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龙池镇镇村体系空间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1 06:4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在“四化”的同步推动下,城乡社会经济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大转型。龙池镇作为蒲城县的农业典型镇,农业发展水平位于蒲城县乃至关中地区的前列。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龙池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质变,原有镇村体系空间结构与农业生产方式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传统的镇村体系正在被动适应这种变化,甚至阻碍了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现有的镇村体系规划原理与方法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几乎毫无关系,城乡规划学与农学在村镇规划领域几乎没有学科交叉研究。虽然现代农业已经在大多数农业型乡镇推广,但相应的技术与方法并没有被转化为规划空间语言,城乡规划技术人员并不理解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内涵与外延。因此,从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角度探究龙池镇镇村体系空间优化具有现实与理论上的双重意义。首先,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将龙池镇镇村体系空间结构与其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一一对应,得到四点不适应的问题:镇村等级规模与现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适应问题;镇村职能结构与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的不适应问题;镇村公共服务设施与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适应问题;镇村道路交通网络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不适应问题。其次...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龙池镇镇村体系空间优化研究


技术路线

分类图,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村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2镇村体系《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对镇域镇村体系的定义是“镇人民政府行政地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中有机联系的镇区和村庄群体”。[61]村镇体系——高文杰(2000)对村镇体系的定义是“以集镇和村庄为节点形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网络结构,囊括建制镇、行政村、自然村等不同等级的单元”。[62]贺灿飞、毛熙彦(2016)对村镇体系的定义是“在村镇区域尺度下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空间结构,村镇区域的过渡性质决定了村镇体系应承担“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作为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纽带”。[63]乡村聚落体系——来自于“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镇村体系类似。王声跃、王龚(2015)对乡村聚落体系的定义是“某一乡村地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村庄和集镇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等级层次、结构和功能的聚落统一体”。[64]居民点体系——也称为“居民点布局”,主要规划对象是村庄,规划范围为县域或镇域。《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中确定居民点布局的主要内容为“提出镇(乡)域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和村庄整合的具体安排,构建镇区(乡政府驻地)、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体系;预测镇区(乡政府驻地)和镇(乡)域各行政村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建设用地分类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由各省级住房和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本地情况确定);确定镇区(乡政府驻地)建设用地范围”[65]。村庄布点——也称为“村庄布局”。村庄布点主要针对县域或镇域的村庄迁并问题。宋小冬、吕迪(2010)对村庄布点的定义是“村庄适度合并,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节约土地资源的途径”。图1.2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分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空间分类,体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综上所述,“镇村体系”、“村镇体系”、“乡村聚落体系”、“居民点体系”四个概念所包含的含义较为接近,“村庄布点”主要说明村庄之间的关系,并不涉及镇与村之间的关系。镇村体系包含了镇域内经济、社会和空间等多个方面,本研究只涉及空间方面,社会与经济等在此不做讨论。本研究将镇村体系空间分为镇村等级规模、镇村职能结构、镇村公共服务设施、镇村基础设施四个部分,根据每一部分的具体含义再对其进行逐一细分,得到镇村体系空间的所有要素。图1.3镇村体系空间分类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常态下边境地区要素驱动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麻栗坡县为研究对象[J]. 刘小燕.  文山学院学报. 2018(06)
[2]基于精明收缩的乡村发展转型与聚落体系规划——以武汉市为例[J]. 郭炎,刘达,赵宁宁,董又铭,李志刚.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8(01)
[3]1984~2050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估算和预测[J]. 赵卫军,焦斌龙,韩媛媛.  人口研究. 2018(02)
[4]镇域规划编制导则(草案)[J]. 张悦,张晓明,胡弦,顾朝林,李文越,吴纳维,李培铭.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7(04)
[5]蒲城县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J]. 任新利,石文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17(20)
[6]农业产业化视角下农村土地整治及效益研究[J]. 杨军.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05)
[7]日本土地改良事业的演变、特征及其成效[J]. 刘德娟,林树文,曾玉荣.  现代日本经济. 2017(05)
[8]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要因及当下的新课题[J]. 李仁熙,张立.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6)
[9]合理镇村体系规模结构问题探析——以湖北省武汉市柏泉镇、河南省兰考县爪营乡及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为例[J]. 郭汝,高成全.  现代城市研究. 2016(11)
[10]浅析农村公路管养的一些措施[J]. 杨嘉海.  经济师. 2016(08)

博士论文
[1]县域镇村空间重构研究[D]. 张常新.浙江大学 2015
[2]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聚落体系重构研究[D]. 赵思敏.西北大学 2013
[3]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 肖建中.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D]. 李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基于镇村关系变化的小城镇职能优化研究[D]. 曾亚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新农村视角的福安市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研究[D]. 黄江效.福建师范大学 2015
[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高阳镇镇域空间结构研究[D]. 李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农业现代化视角下吉林省农业劳动力供求问题研究[D]. 孙赫然.吉林大学 2015
[5]“镇规划标准”的适应性研究[D]. 崔小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6]集约视角下县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布局研究[D]. 钟婷.天津大学 2014
[7]乡镇经济发展与农村公路的需求分析[D]. 赵京.长安大学 2011
[8]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D]. 魏希.南昌大学 2010
[9]村镇道路规划及几何设计相关技术研究[D]. 刘青文.华中科技大学 2009
[10]统筹城乡发展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方法研究[D]. 唐劲峰.中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098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2098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