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城市现代化背景下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以深圳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7-10 08:02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0%,而处于发展前沿的深圳更是其中的代表,进入到由增量型到质变型的城市现代化发展阶段,更加重视城市的服务职能和生活空间营造,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以及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首要地位。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层单元和居民生活的基本空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社区中心正是城市、社会、居民之间的枢纽,是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和展开公共活动的空间,对当今的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城市的社区中心展开研究。首先梳理了我国社区管理制度的演变和社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的主要历程,介绍了社区管理制度、服务体系和居民公共生活的转变,对社区公共设施空间需求的变化,提出配套建设的模式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采取的简单快速的建设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选取深圳地区近年来创立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对象,对其空间环境和功能组织展开研究,然后再同美国、日本、新加坡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社区中心建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提出应当将社区公共服务的设施从配套建设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将其视为城市公共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与设计...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城市现代化背景下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以深圳地区为例


城市化率曲线

曲线图,社区中心


俾剩?涠?旒;?菊瓜治?惶醣焕?斓摹癝”型曲线(如图1-1)。虽然将人口在城市中聚居作为城市化重要的标志,但城市化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空间聚居现象,亦不是简单地人口乡城转移过程。如果说,城市化的本质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1]”。那么,“人口的区域聚居与乡城转移只是城市化的表象,在其表象背后关联着深层的经济转型与社会变迁[2]。”“现代化”则主要体现为一种发展观,基于这样新的观念,应将现代化理解为:现代化是指以现代工业、信息与技术革命为推动力,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标志,同时以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再从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变,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思想等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的深刻变革的过程。城市现代化就是以“城市化”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发展观念所组成,由于城市是现代社会的载体,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物质表现,但城市现代化又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因为城市作为一个生产要素集中的节点,它具备经济发展的聚积优势和规模效应,城市里的经济发展也会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得到转变。可以说城市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先驱。它不仅由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条件所决定,而且受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城市现[1]高珮义. 城市化发展学原理[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2]罗淳.中国“城市化”的认识重构与实践再思[J].人口研究,2013,37(05):3-15.图 1-1 城市化率曲线图片来源:马利波,《基于宏

邻里中心,布局模型


综述起源于西方,并对其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在此基础上的且在广义的和狭义两方面的研究区分的较为明确。从广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的近现代城市发展伊始,便不断有针。从欧文提出“工人住宅区”,到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审视中探讨如何组织这些城市新型人口。科拉伦斯·佩论,则是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他将“邻里”作为组织居市的“细胞”,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为原则,用设施为中心的步行可达半径的范围划定居民区面积,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建居住社区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及规划对策[J]. 周彦国,钱振水.  城市住宅. 2016(04)
[2]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 柴彦威,张雪,孙道胜.  城市规划学刊. 2015(03)
[3]老幼复合型社区养老机构的构想与实践——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 司马蕾.  城市建筑. 2015(01)
[4]美国社区绿色图书馆建筑设计探析[J]. 周妍希.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06)
[5]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城市职能转变与空间规划策略思考[J]. 陈振华.  城市规划. 2014(04)
[6]比较与重构——中外典型社区中心空间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J]. 戴德胜,姚迪,段进.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6)
[7]中国“城市化”的认识重构与实践再思[J]. 罗淳.  人口研究. 2013(05)
[8]新加坡社区中心的设计与规划[J]. 张圣侃.  城市建筑. 2013(14)
[9]日本“社区营造”论——从“市民参与”到“市民主体”[J]. 胡澎.  日本学刊. 2013 (03)
[10]城市空间连续中的诱导与渗透方法初探[J]. 张东红.  山西建筑. 2012(06)

博士论文
[1]深圳非政府组织(NGO)参与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 董秀.武汉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 卢毅.苏州科技大学 2016
[2]社区营造下社区服务中心的发展状况研究[D]. 霍修浩.安徽大学 2016
[3]深圳市侨香社区“一核多元”共治模式建设研究[D]. 梁玮钊.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4]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功能升级及空间优化研究[D]. 董其宁.苏州科技学院 2014
[5]中小型社区公共绿色建筑造型设计研究[D]. 罗兰.中央美术学院 2013
[6]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设计探析[D]. 张敏.苏州大学 2009
[7]精明增长理论下的城市社区规划研究[D]. 亢晶晶.华中科技大学 2008
[8]上海市杨浦区单位公房社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整合策略研究[D]. 肖飞宇.同济大学 2007
[9]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研究[D]. 李晓芳.重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75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275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