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调适: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抗逆力培育
发布时间:2021-10-22 20:41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面向。这一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学业、经济等方面往往身处困境,容易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失调,甚至出现极端事件,更需要应对与调适。作为阐释个体如何面对与战胜逆境的重要理论,抗逆力理论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视角。文章运用抗逆力理论重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优势,聚焦其自主发展的能动性,通过培育个体内在保护因子和家庭、学校、社区等外在保护因子的方式,构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自主性能力提升支持体系,激活他们的内在潜能,培育其应对逆境的抗逆力。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2(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抗逆力视角下重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优势
三、聚焦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自主发展的能动性
四、赋能与调适: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抗逆力培育策略
1.个人能量的激发
(1)去“问题”标签化。
(2)建立个体成长档案。
(3)发挥朋辈群体正向导向功能。
2.学校抗逆力培育
(1)增强师生良性互动。
(2)营造学校“抗逆文化”氛围。
3.家庭抗逆力培育
4.社区抗逆力培育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抗逆力与学校服务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北京市1175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J]. 韩丽丽. 中国青年研究. 2014(05)
[2]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J]. 田国秀,邱文静,张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 沈之菲. 思想理论教育. 2008(01)
本文编号:3451813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2(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抗逆力视角下重构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的优势
三、聚焦高校特殊学生群体自主发展的能动性
四、赋能与调适:高校特殊学生群体抗逆力培育策略
1.个人能量的激发
(1)去“问题”标签化。
(2)建立个体成长档案。
(3)发挥朋辈群体正向导向功能。
2.学校抗逆力培育
(1)增强师生良性互动。
(2)营造学校“抗逆文化”氛围。
3.家庭抗逆力培育
4.社区抗逆力培育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少年抗逆力与学校服务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北京市1175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J]. 韩丽丽. 中国青年研究. 2014(05)
[2]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J]. 田国秀,邱文静,张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3]青少年抗逆力的解读和培养[J]. 沈之菲. 思想理论教育. 2008(01)
本文编号:3451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5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