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模式转变影响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对鼓浪屿入遗效应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03 08:52
世界遗产影响效益分为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类型,而世界遗产的遗产类型、区域基础、基础设施、管理模式、保护政策、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均会对入遗效应产生影响。详细的数据比对和定期访谈、问卷监测表明,鼓浪屿的申遗和入遗过程对城市形态、商业业态、社区品质均产生了明显影响。与其他遗产地相比,鼓浪屿由此前游客量至上的旅游模式转变为注重旅游体验与社区需求、平衡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可持续模式,证明随着遗产理论和文化实践的发展,广受关注的"入遗效应"也有了目的和方向的转变和拓展。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0,(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鼓浪屿全景(图片来源:万石山-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委会(4))
2014年,鼓浪屿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控,保护和更好地展示鼓浪屿核心文化价值、提升鼓浪屿旅游体验;另一方面,保证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这成为鼓浪屿与其他提名地在申报目的上的一个显著不同,即鼓浪屿并不需要借助入遗效应带动旅游,反而希望借“世界遗产”的高标准来实现对游客的管控以及对岛屿定位的转变,最终达到更好的阐释价值、提升旅游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目的性的差异也随之造成了后续入遗效应的不同。二、鼓浪屿旅游模式的转变
从游客量统计数据来看,自2010年开始,游客量的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顶峰,2014年全年上岛总人数超过1600万,游客量超过1200万。此后,2015年、2016年游客量均处于持续下降中,降幅在10%左右,而到2017-2018年,游客量已被控制得相对稳定,年均人数均未超过1000万(图5)。除了年总量变化之外,此前鼓浪屿游客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7-8月(暑假)为全年最高峰,次之是2月(春节假期)和10月(国庆假期),其余淡季月份游客人数有时还不足暑假高峰期半数;而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限流”和“扩容”之后,2017-2018年,虽然高峰期仍然存在,但淡旺季之间的差值大大缩小,峰值较此前缓解非常明显(图6),这也有效地提升了游客、尤其是旺季游客的旅游体验。图4 监测中心对游客量进行监测(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申遗背景下鼓浪屿家庭旅馆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黄邦恩,高莉娜,兰德星.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本文编号:3473399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遗产. 2020,(01)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鼓浪屿全景(图片来源:万石山-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委会(4))
2014年,鼓浪屿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控,保护和更好地展示鼓浪屿核心文化价值、提升鼓浪屿旅游体验;另一方面,保证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达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这成为鼓浪屿与其他提名地在申报目的上的一个显著不同,即鼓浪屿并不需要借助入遗效应带动旅游,反而希望借“世界遗产”的高标准来实现对游客的管控以及对岛屿定位的转变,最终达到更好的阐释价值、提升旅游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目的性的差异也随之造成了后续入遗效应的不同。二、鼓浪屿旅游模式的转变
从游客量统计数据来看,自2010年开始,游客量的上升趋势在2014年达到顶峰,2014年全年上岛总人数超过1600万,游客量超过1200万。此后,2015年、2016年游客量均处于持续下降中,降幅在10%左右,而到2017-2018年,游客量已被控制得相对稳定,年均人数均未超过1000万(图5)。除了年总量变化之外,此前鼓浪屿游客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7-8月(暑假)为全年最高峰,次之是2月(春节假期)和10月(国庆假期),其余淡季月份游客人数有时还不足暑假高峰期半数;而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限流”和“扩容”之后,2017-2018年,虽然高峰期仍然存在,但淡旺季之间的差值大大缩小,峰值较此前缓解非常明显(图6),这也有效地提升了游客、尤其是旺季游客的旅游体验。图4 监测中心对游客量进行监测(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申遗背景下鼓浪屿家庭旅馆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黄邦恩,高莉娜,兰德星.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3(03)
本文编号:3473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7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