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及其影响研究 ——以武当山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4 14:44
文化遗产地作为一个特殊的“地方”,其地方意义也正随着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地被解构与重构。作为旅游资源的主人和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地居民尽管为了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但由于旅游参与意识的薄弱和旅游参与权力的缺失,大多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处于失权失语状态。而这种权力的缺失很可能引起地方依恋的减弱或中断,从而影响文化遗产地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因此,如何增强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增权的感知,调动地方依恋的积极要素来推动社区居民积极支持并参与旅游发展,是目前文化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文化遗产地社区调研的思考,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增权理论及地方依恋理论的文献梳理,本研究提出了文化遗产地居民旅游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间的关系假设,并构建了旅游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影响关系模型。采用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案例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居民的旅游增权感知、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运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案例地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的群体和空间差异,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研究假设及理论...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化遗产地社区空间的概念
在上述增权感知各维度与地方依恋各维度的定义和关系假设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间关系的概念结构模型,如??图3-2所示:??经济增权感知??H5?游发展支持度??政治增权感知??图3-2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概念模型??3.?3研究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并结??合预调研结果和案例地实际,选择和设计测量量表。其中,旅游增权感知的量表以??王会战_和陈志永_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包括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及政治增权感知4维度、20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地方依恋的量表主要借鉴了??Wiliams^和唐文跃等[S9]的研宂成果,设计了一个包含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2维度、??8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旅游发展支持度的量表则参考了王咏W和龚箭%等的研??究成果,量表包含了3个测项。??问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情况调研,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居民对量表陈述进行选择表态??(1-非常不赞同,2-不太赞同,3-中立,4-较为赞同,5-非常赞同);第二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在上述增权感知各维度与地方依恋各维度的定义和关系假设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间关系的概念结构模型,如??图3-2所示:??经济增权感知??H5?游发展支持度??政治增权感知??图3-2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概念模型??3.?3研究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并结??合预调研结果和案例地实际,选择和设计测量量表。其中,旅游增权感知的量表以??王会战_和陈志永_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包括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及政治增权感知4维度、20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地方依恋的量表主要借鉴了??Wiliams^和唐文跃等[S9]的研宂成果,设计了一个包含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2维度、??8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旅游发展支持度的量表则参考了王咏W和龚箭%等的研??究成果,量表包含了3个测项。??问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情况调研,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居民对量表陈述进行选择表态??(1-非常不赞同,2-不太赞同,3-中立,4-较为赞同,5-非常赞同);第二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持续视角下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神农架为例[J]. 龚箭,杨舒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滨海旅游社区增权测评的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广东阳江海陵岛为例[J]. 张河清,廖碧芯,陈韵,王蕾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基于地方依恋视角的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支持度研究[J]. 徐文燕,钟丽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制度增权:广东开平碉楼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社区参与思考[J]. 刘小蓓,高伟. 中国园林. 2016(01)
[5]断石村社区旅游:契约主导型社区参与及其增权意义[J]. 王华,龙慧,郑艳芬. 人文地理. 2015(05)
[6]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基于地方依恋的视角[J]. 张朝枝,曾莉萍,林红霞. 人文地理. 2015(04)
[7]西方国家社区依恋研究[J]. 常江,谢涤湘,黄健文. 热带地理. 2015(04)
[8]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测度研究[J]. 王会战,李树民,李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5)
[9]旅游情境下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研究——基于心理学视角[J]. 骆泽顺,林璧属. 旅游学刊. 2014(12)
[10]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社区旅游支持度模型及应用——以黄山风景区门户社区为例[J]. 王咏,陆林. 地理学报. 2014(10)
博士论文
[1]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研究[D]. 王会战.西北大学 2015
[2]社区旅游增权研究[D]. 张彦.山东大学 2012
[3]中西旅游者杭州目的地地方依恋系统研究[D]. 许振晓.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系研究[D]. 钟丽莉.南京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7594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文化遗产地社区空间的概念
在上述增权感知各维度与地方依恋各维度的定义和关系假设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间关系的概念结构模型,如??图3-2所示:??经济增权感知??H5?游发展支持度??政治增权感知??图3-2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概念模型??3.?3研究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并结??合预调研结果和案例地实际,选择和设计测量量表。其中,旅游增权感知的量表以??王会战_和陈志永_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包括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及政治增权感知4维度、20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地方依恋的量表主要借鉴了??Wiliams^和唐文跃等[S9]的研宂成果,设计了一个包含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2维度、??8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旅游发展支持度的量表则参考了王咏W和龚箭%等的研??究成果,量表包含了3个测项。??问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情况调研,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居民对量表陈述进行选择表态??(1-非常不赞同,2-不太赞同,3-中立,4-较为赞同,5-非常赞同);第二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在上述增权感知各维度与地方依恋各维度的定义和关系假设基础上,构建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间关系的概念结构模型,如??图3-2所示:??经济增权感知??H5?游发展支持度??政治增权感知??图3-2增权感知与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概念模型??3.?3研究量表设计??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并结??合预调研结果和案例地实际,选择和设计测量量表。其中,旅游增权感知的量表以??王会战_和陈志永_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设计了一个包括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及政治增权感知4维度、20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地方依恋的量表主要借鉴了??Wiliams^和唐文跃等[S9]的研宂成果,设计了一个包含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2维度、??8个测量题项的初始量表;旅游发展支持度的量表则参考了王咏W和龚箭%等的研??究成果,量表包含了3个测项。??问卷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地方依恋及旅游发??展支持度情况调研,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居民对量表陈述进行选择表态??(1-非常不赞同,2-不太赞同,3-中立,4-较为赞同,5-非常赞同);第二部分为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可持续视角下自然遗产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以神农架为例[J]. 龚箭,杨舒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滨海旅游社区增权测评的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广东阳江海陵岛为例[J]. 张河清,廖碧芯,陈韵,王蕾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3]基于地方依恋视角的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支持度研究[J]. 徐文燕,钟丽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制度增权:广东开平碉楼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社区参与思考[J]. 刘小蓓,高伟. 中国园林. 2016(01)
[5]断石村社区旅游:契约主导型社区参与及其增权意义[J]. 王华,龙慧,郑艳芬. 人文地理. 2015(05)
[6]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基于地方依恋的视角[J]. 张朝枝,曾莉萍,林红霞. 人文地理. 2015(04)
[7]西方国家社区依恋研究[J]. 常江,谢涤湘,黄健文. 热带地理. 2015(04)
[8]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测度研究[J]. 王会战,李树民,李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5)
[9]旅游情境下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研究——基于心理学视角[J]. 骆泽顺,林璧属. 旅游学刊. 2014(12)
[10]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社区旅游支持度模型及应用——以黄山风景区门户社区为例[J]. 王咏,陆林. 地理学报. 2014(10)
博士论文
[1]文化遗产地社区旅游增权研究[D]. 王会战.西北大学 2015
[2]社区旅游增权研究[D]. 张彦.山东大学 2012
[3]中西旅游者杭州目的地地方依恋系统研究[D]. 许振晓.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乡村旅游地居民地方依恋与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系研究[D]. 钟丽莉.南京财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75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47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