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对我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00:36
农村信用社①是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农信社自成立以来历经多次改革,进展顺利且成效显著。但是,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机构规模小、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偏离“支农”使命和资产质量差仍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困境。种种问题导致农村信用社面临严重风险,难以承担服务“三农”的时代重任,进而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更好发挥其“支农”作用,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同时获得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国际经验表明,存款保险制度通过明确立法的形式,保障投保机构的可能性损失,保护存款人利益并稳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确保银行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我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将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配套机制,以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小额存款人利益、提升公众对中小银行的信心、防范存款人挤兑并及时化解银行风险,从而稳定金融秩...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图??(2)监管体制新型化??在改革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体制层面,由省级政府全面管理辖内农信社,共组??
近年来,我国农信社的涉农贷款虽有所提升,比例却逐渐下降,支农力度逐??渐弱化。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资产??规模逐年增大(如图3-2所示),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但由于自身“做大做强”??的偏好和追逐利润的商业化经营趋势,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使命,涉农贷款??逐渐减少,大量资金流向“非农业”[63]。同时,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改革赋予“三??农”问题新的内涵,农村和农民逐渐向社区和城镇居民转换,而农村信用社固守??旧有的传统“三农”服务,忽视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三农”的有效对接,无??法满足新型“三农”的实际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支农作用[5G1。此外,??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在农村占地设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不仅??冲击农信社的“三农”主力军地位,亦逐渐动摇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农信社支农力度逐渐弱化
近年来,我国农信社的涉农贷款虽有所提升,比例却逐渐下降,支农力度逐??渐弱化。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资产??规模逐年增大(如图3-2所示),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但由于自身“做大做强”??的偏好和追逐利润的商业化经营趋势,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使命,涉农贷款??逐渐减少,大量资金流向“非农业”[63]。同时,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改革赋予“三??农”问题新的内涵,农村和农民逐渐向社区和城镇居民转换,而农村信用社固守??旧有的传统“三农”服务,忽视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三农”的有效对接,无??法满足新型“三农”的实际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支农作用[5G1。此外,??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在农村占地设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不仅??冲击农信社的“三农”主力军地位,亦逐渐动摇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农信社支农力度逐渐弱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存款保险制度能否促进金融稳定?——基于国际经验的实证分析[J]. 陶士贵,刘睿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2)
[2]农村信用社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改革指向[J]. 陈俭. 江汉论坛. 2016(10)
[3]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J]. 蓝虹,穆争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7)
[4]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法[J]. 蓝虹,穆争社. 金融研究. 2016(06)
[5]中国农村信用社“去合作化”的成因探究及启示[J]. 蓝虹,穆争社. 南方金融. 2016(04)
[6]存款保险制度、市场约束和规模偏好——基于日本银行业2000~201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冯剑,童中文. 金融论坛. 2016(04)
[7]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J]. 田国强,赵禹朴,宫汝凯. 经济研究. 2016(03)
[8]存款人挤兑与存款保险:风险态度与信息有效性的变迁[J]. 孟世超.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2)
[9]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银行危机防范[J]. 王道平. 金融研究. 2016(01)
[10]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效果评估:基于总体的视角[J]. 曹雷.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1)
博士论文
[1]金融脱媒背景下美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及效率研究[D]. 苗萌萌.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中美社区银行的比较研究[D]. 邱悦.海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73453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各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图??(2)监管体制新型化??在改革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体制层面,由省级政府全面管理辖内农信社,共组??
近年来,我国农信社的涉农贷款虽有所提升,比例却逐渐下降,支农力度逐??渐弱化。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资产??规模逐年增大(如图3-2所示),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但由于自身“做大做强”??的偏好和追逐利润的商业化经营趋势,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使命,涉农贷款??逐渐减少,大量资金流向“非农业”[63]。同时,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改革赋予“三??农”问题新的内涵,农村和农民逐渐向社区和城镇居民转换,而农村信用社固守??旧有的传统“三农”服务,忽视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三农”的有效对接,无??法满足新型“三农”的实际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支农作用[5G1。此外,??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在农村占地设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不仅??冲击农信社的“三农”主力军地位,亦逐渐动摇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农信社支农力度逐渐弱化
近年来,我国农信社的涉农贷款虽有所提升,比例却逐渐下降,支农力度逐??渐弱化。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多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商行,资产??规模逐年增大(如图3-2所示),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但由于自身“做大做强”??的偏好和追逐利润的商业化经营趋势,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使命,涉农贷款??逐渐减少,大量资金流向“非农业”[63]。同时,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改革赋予“三??农”问题新的内涵,农村和农民逐渐向社区和城镇居民转换,而农村信用社固守??旧有的传统“三农”服务,忽视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三农”的有效对接,无??法满足新型“三农”的实际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支农作用[5G1。此外,??近年来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在农村占地设点,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不仅??冲击农信社的“三农”主力军地位,亦逐渐动摇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近年来农信社支农力度逐渐弱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存款保险制度能否促进金融稳定?——基于国际经验的实证分析[J]. 陶士贵,刘睿辰.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02)
[2]农村信用社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改革指向[J]. 陈俭. 江汉论坛. 2016(10)
[3]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J]. 蓝虹,穆争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6(07)
[4]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评价——基于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分析法[J]. 蓝虹,穆争社. 金融研究. 2016(06)
[5]中国农村信用社“去合作化”的成因探究及启示[J]. 蓝虹,穆争社. 南方金融. 2016(04)
[6]存款保险制度、市场约束和规模偏好——基于日本银行业2000~201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冯剑,童中文. 金融论坛. 2016(04)
[7]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J]. 田国强,赵禹朴,宫汝凯. 经济研究. 2016(03)
[8]存款人挤兑与存款保险:风险态度与信息有效性的变迁[J]. 孟世超.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2)
[9]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银行危机防范[J]. 王道平. 金融研究. 2016(01)
[10]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效果评估:基于总体的视角[J]. 曹雷. 农业经济问题. 2016(01)
博士论文
[1]金融脱媒背景下美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及效率研究[D]. 苗萌萌.南开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中美社区银行的比较研究[D]. 邱悦.海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73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573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