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民国时期翟城村自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7:57
  翟城村是中国河北定县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清末时期,翟城村的乡绅米鉴三失意于科举考场后而服膺于主张经世致用的儒家思想,毅然回乡参与管理本村事务。适逢清朝末年,在内忧外患的危机形势下,清王朝进行改革变法,史称“清末新政”,推行新学教育。1904年,被聘为劝学所学董的米鉴三开始在翟城村开办新式教育学堂,并且领导村民制定村规民约,以此杜绝赌博风气、防范盗贼、植林保稼,改善村风民俗,加强翟城村的综合管理。米鉴三虽然未在翟城村担任任何职务,但凭借其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实行的社区管理改革拉开了翟城村的乡村建设的序幕。米鉴三之子米迪刚、米晓舟、米阶平亦相继参与管理翟城村村务。其中师出儒家颜李之学的米迪刚,在留学日本之后,深受日本町村制度的影响,回乡积极推进翟城村治的建设。在国家的制度安排下,在县知事孙发绪的支持下,米迪刚正式开启翟城村自治的建设。其以政治组织建设、繁荣本村经济、改良风俗习惯为着眼点,领导村民设立村公所为自治执行机关以及组织村会为议决机关,以村公所为依托成立一系列的辅助村公所执行村自治事务的社会团体,以此发展文化教育、培养村民的道德风尚。米晓舟在民国四年还召集村民共同制定《翟城村村制组织大纲》...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方法
一、民国时期乡村自治的概况
二、翟城村自治的兴起
    (一)翟城村自治发生的缘由
    (二)米氏父子村治理念的由来
    (三)村自治初期的具体内容
三、翟城村自治的发展变化
    (一)村治内容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翟城村自治发展期的村自治组织
    (三)村自治变化的内容
四、翟城村自治的特点与不足
    (一)翟城村自治的特点
        1.伦理本位的自治观念
        2.切合实际情况的内发型的自治制度
        3.传统绅治与民国地方自治制度的突破
    (二)翟城村自治的局限
        1.村治创办者的思想限制
        2.村务执行者的集权与监督的有限性
        3.村民有限的参与度
        4.平教会与村治机关存在重合权力
五、翟城村自治对我国村民自治的当代启示
    (一)借鉴翟城村自治的可能性
        1.翟城村自治组织和平教会之间的关系与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乡级政府的关系相似
        2.村治组织的设立以及村务的安排布局均体现“议行分开”
        3.强调自主管理村民事务的自治制度均体现民主
        4.自治制度针对的对象相同且特征相似
    (二)翟城村自治的经验与村民自治的自我完善
        1.基于“伦理本位”优化选举方式
        2.充分发挥村务执行者以及地方精英的作用
        3.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积极性
        4.采取多种监督方式以完善民主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精英主政到协商治理:村民自治转型的路径选择[J]. 章荣君.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5)
[2]中国传统社会的乡绅阶层及其衰落[J]. 徐继存.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5(01)
[3]大变局下的翟城村治实践及思想(1904~1926)[J]. 郭海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13(19)
[4]“组为基础,三级联动”:村民自治运行的长效机制——广东省云浮市探索的背景与价值[J]. 徐勇,周青年.  河北学刊. 2011(05)
[5]清末民初的乡村自治[J]. 孙诗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02)
[6]中国村民自治的制度起源、发展及内在逻辑[J]. 田飞龙.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 (01)
[7]翟城米氏父子的乡村自治之梦[J]. 罗丹妮.  中国改革. 2008(08)
[8]早期民间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为个案[J]. 胡杰容.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04)
[9]翟城:中国村民自治的发祥地[J]. 刘洁.  中国合作经济. 2008(03)
[10]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动员问题探讨——以河北定州翟城村为例[J]. 汪萍.  理论月刊. 2006(12)

硕士论文
[1]村委会自治问题及其救治途径研究[D]. 钟达鑫.福建师范大学 2014
[2]地方自治背景下民国乡村自治研究[D]. 史庆春.黑龙江大学 2009
[3]变与不变之间:翟城乡村建设50年(1902-1952)[D]. 任智英.河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2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702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d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