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塑料白色污染的精细化管理:以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为例
发布时间:2022-12-11 00:46
本文针对塑料白色污染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基于政府导航、社区联动和自生式治理的塑料污染精细化管理理论框架。同时以我国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为例,提出应通过智能化塑料垃圾分类,居委会主导精细化管理与多方共治,和可回收塑料垃圾"零填埋"等方式,实现塑料污染治理的最大化回收利用,值得我国其他地方借鉴。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框架
1.1 政府导航
1.2 社区联动
1.3 自生式治理
1.4 小结
3 案例研究:以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为例
3.1 智能化塑料垃圾分类
3.2 居委会主导精细化管理与多方共治
3.3 可回收塑料垃圾“零填埋”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对塑料及微塑料污染的海洋治理体系浅析[J]. 王菊英,林新珍. 太平洋学报. 2018(04)
[2]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刘强,徐旭丹,黄伟,徐晓群,寿鹿,曾江宁. 生态学报. 2017(22)
[3]我国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和路径选择[J]. 汪智汉,宋世明.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6)
[4]我国塑料包装废物的产生和回收特性及管理对策[J]. 周炳炎,郭琳琳,李丽,于泓锦.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3)
[5]塑料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 赵胜利,黄宁生,朱照宇. 生态环境. 2008(06)
[6]纸塑铝无菌复合包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赵振平. 塑料包装. 2008(04)
[7]“白色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 李秋洪,詹显明,李春芳,柯常辉,陶恒儒,刘林森,向振今.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1(03)
本文编号:3717828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理论框架
1.1 政府导航
1.2 社区联动
1.3 自生式治理
1.4 小结
3 案例研究:以垃圾分类的“厦门模式”为例
3.1 智能化塑料垃圾分类
3.2 居委会主导精细化管理与多方共治
3.3 可回收塑料垃圾“零填埋”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对塑料及微塑料污染的海洋治理体系浅析[J]. 王菊英,林新珍. 太平洋学报. 2018(04)
[2]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刘强,徐旭丹,黄伟,徐晓群,寿鹿,曾江宁. 生态学报. 2017(22)
[3]我国政府职能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的主要内容和路径选择[J]. 汪智汉,宋世明. 中国行政管理. 2013(06)
[4]我国塑料包装废物的产生和回收特性及管理对策[J]. 周炳炎,郭琳琳,李丽,于泓锦. 环境科学研究. 2010(03)
[5]塑料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 赵胜利,黄宁生,朱照宇. 生态环境. 2008(06)
[6]纸塑铝无菌复合包装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赵振平. 塑料包装. 2008(04)
[7]“白色污染”的现状与对策[J]. 李秋洪,詹显明,李春芳,柯常辉,陶恒儒,刘林森,向振今.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1(03)
本文编号:3717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71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