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成都市街区制居住空间研究——以玉林街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11-25 06:10
  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伴随快速城市化发展,我国涌现出大量封闭小区,造成占地面积扩张、街道活力丧失、城市空间隔离等问题;同时也形成日益趋同的城市风貌,促使富有地域性的居民日常生活逐渐消逝。成都市于2015年提出“小街区规制”,促使居住空间迈向转型之路。本文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图表研究法、归纳与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对成都现状的街区制居住空间展开研究。本文结合日常生活的主体、活动、空间三要素和居住空间的区域背景因素、内生限制因素和社会能动因素三个影响因素,构建起日常生活视角下成都市居住空间研究框架,分析成都市居民日常生活与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现状居住空间的活力水平,以期自下而上发现具有日常生活活力的典型居住空间。论文第一章诠释日常生活和街区制居住空间相关概念,确定本文研究范围、目的及意义,展开日常生活和街区制居住空间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第二章进一步梳理日常生活从理论研究到空间转向的文献,提取日常生活的三要素,结合居住空间的影响因素,构建日常生活视角下居住空间的分析框架。第三章主要分析成都市居住空间与日常生活互动关系的演变,发现成都市居...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封闭住区蔓延与日常生活消逝
        1.1.2 “可居住性”议题与“街区制”理念的提出
        1.1.3 “居住的诗意”与“诗意地居住”的愿景
    1.2 相关概念辨析
        1.2.1 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方式
        1.2.2 日常生活空间和街区制居住空间
    1.3 研究范围界定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1 日常生活相关研究综述
        1.5.2 街区制居住空间相关研究综述
        1.5.3 研究评述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图表研究法
        1.6.3 归纳与分析
        1.6.4 实地调研法
    1.7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框架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居住空间分析框架构建
    2.1 日常生活理论研究
        2.1.1 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日常生活研究
        2.1.2 文化学与新史学领域的日常生活研究
    2.2 日常生活空间转向
        2.2.1 宏观层面空间转向
        2.2.2 微观层面空间转向
        2.2.3 研究意义
    2.3 日常生活视角下居住空间分析框架构建
        2.3.1 日常生活的三要素
        2.3.2 居住空间的影响因素
        2.3.3 日常生活视角下居住空间的互动关系分析
第3章 成都市居住空间发展及小街区规制政策背景探析
    3.1 成都市居住空间与日常生活互动关系概述
        3.1.1 传统时期:居住空间与居民生活共生
        3.1.2 近代至计划经济时期:非日常生活因素的逐步介入
        3.1.3 改革开放以后:居住空间异化与居民日常生活多元发展
        3.1.4 从共生到异化:成都市居住空间与日常生活互动关系总结
    3.2 成都市“小街区规制”政策
        3.2.1 “小街区规制”的政策背景
        3.2.2 “小街区规制”的成果概况
        3.2.3 “小街区规制”的实施现状
    3.3 “生活街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3.1 空间开放: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
        3.3.2 功能转换:交通压力与环境干扰的问题
        3.3.3 生活变化:开放共享与管理维护的矛盾
        3.3.4 小结
    3.4 成都市现状居住空间的日常生活活力分析
        3.4.1 分析框架构建
        3.4.2 人群日常活动
        3.4.3 现状住区分布
        3.4.4 设施布局特征
        3.4.5 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都市典型居住空间的日常生活特征分析
    4.1 玉林街区简介
        4.1.1 现状区位
        4.1.2 现状概况
    4.2 街区发展历程
        4.2.1 市井生活奠基: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4.2.2 文艺氛围引入: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
        4.2.3 生活社区建设:21世纪初至今
        4.2.4 小结
    4.3 日常生活特征分析框架及调研范围确定
        4.3.1 日常生活分析框架构建
        4.3.2 日常生活分析内容界定
        4.3.3 玉林街区调研范围确定
    4.4 现状空间结构分析
        4.4.1 住区院落特征
        4.4.2 街区面积统计
        4.4.3 道路系统构成
        4.4.4 公共空间概况
        4.4.5 小结
    4.5 现状功能结构分析
        4.5.1 功能业态概况
        4.5.2 场地设施需求
        4.5.3 街头摊贩营业
        4.5.4 小结
    4.6 现状人文结构分析
        4.6.1 社区治安管理
        4.6.2 社区文化营造
        4.6.3 居民人口概况
        4.6.4 居民日常活动
        4.6.5 小结
    4.7 玉林街区现状特征及问题总结
        4.7.1 玉林街区现状特征
        4.7.2 玉林街区现存问题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常生活视角下成都市街区制居住空间的营造策略探索
    5.1 街区制居住空间营造目的
        5.1.1 社会层面:重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5.1.2 规划层面:修正成都市现状居住空间异化状态,改善人居环境
    5.2 街区制居住空间营造理念
        5.2.1 生活主导
        5.2.2 结构系统
        5.2.3 弹性修正
        5.2.4 多元有机
        5.2.5 地域特色
    5.3 不同主体导向下的街区制居住空间优化
        5.3.1 女性需求导向下的空间结构优化
        5.3.2 老年人需求导向下的功能结构优化
        5.3.3 青年人需求导向下的人文结构优化
    5.4 街区制居住空间的空间结构优化举措
        5.4.1 控制街区尺度
        5.4.2 优化道路交通
        5.4.3 配置街道设施
    5.5 街区制居住空间的功能结构优化举措
        5.5.1 用地混合更新
        5.5.2 建设日常生活圈
        5.5.3 复合多元功能
        5.5.4 疏导摊贩活动
        5.5.5 提升住区品质
    5.6 街区制居住空间的人文结构优化举措
        5.6.1 重塑社区邻里文化
        5.6.2 加强住区安全管理
        5.6.3 引入多元产业类型
        5.6.4 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5.6.5 推进市民公众参与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理论层面
        6.1.2 实证层面
    6.2 创新点与不足
        6.2.1 创新点
        6.2.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67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867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2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