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1+6”模式构建探索——以陕西省L县B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4-03-31 03:4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并带有强烈的、鲜明的方向性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具有新思路。为此,在解析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特征、路径指引与四个双重矛盾的建设难点的基础上,以陕西省L县B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例,提出全新的"1+6"模式。"1"即主体重造,"6"即围绕主体重造必然要求身份重构、产业重转、设施重布、资产重组、服务重塑、组织重建。通过"1+6"模式,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居民实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新型社区。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型农村社区特征解析与构建难点
(一)新型农村社区特征解析
1.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
2. 新型农村社区的优势。
(二)双重矛盾:新型农村社区的构建难点
1.居民身份双重的矛盾。
2.组织机构双重的矛盾。
3.治理双重的矛盾。
4.管理和服务双重的矛盾。
三、新型农村社区的理论透视
(一)从田园城市理论到“两山理论”:新型农村社区的理念指引
(二)从产业集群理论到“两区同建”: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径指引
(三)从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到城乡融合:新型农村社区的机制指引
四、L县B村“1+6”新型农村社区模式
(一)基本情况
(二)建设模式
1.推进主体重造。
2.推进身份重构。
3.推进产业重转。
4.推进设施重布。
5.推进资产重组。
6.推进服务重塑。
7.推进组织重建。
(三)模式的独特贡献
1.解决了“建社区就是逼农民上楼”的问题。
2.解决了“建社区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问题。
3.解决了“建社区只解决农民有房住,没有解决没钱花”的问题。
五、启示与结语
(一)必须要有“好”规划引领
(二)必须要有“好”产业支撑
(三)必须要有“好”政策保障
(四)必须要有“好”模式实施
(五)必须要有“好”带头人组织
本文编号:3943398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新型农村社区特征解析与构建难点
(一)新型农村社区特征解析
1.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区别。
2. 新型农村社区的优势。
(二)双重矛盾:新型农村社区的构建难点
1.居民身份双重的矛盾。
2.组织机构双重的矛盾。
3.治理双重的矛盾。
4.管理和服务双重的矛盾。
三、新型农村社区的理论透视
(一)从田园城市理论到“两山理论”:新型农村社区的理念指引
(二)从产业集群理论到“两区同建”: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径指引
(三)从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到城乡融合:新型农村社区的机制指引
四、L县B村“1+6”新型农村社区模式
(一)基本情况
(二)建设模式
1.推进主体重造。
2.推进身份重构。
3.推进产业重转。
4.推进设施重布。
5.推进资产重组。
6.推进服务重塑。
7.推进组织重建。
(三)模式的独特贡献
1.解决了“建社区就是逼农民上楼”的问题。
2.解决了“建社区违反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问题。
3.解决了“建社区只解决农民有房住,没有解决没钱花”的问题。
五、启示与结语
(一)必须要有“好”规划引领
(二)必须要有“好”产业支撑
(三)必须要有“好”政策保障
(四)必须要有“好”模式实施
(五)必须要有“好”带头人组织
本文编号:3943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943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