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0: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在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层次有了极大的提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异化。但在目前的“乡政村治”社会管理模式下,农村出现了诸如农民在社会管理中参与程度不高、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农村资源整合乏力、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亟需创新。本文将“社区”引入进来,试图将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社区结合起来,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建立起新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社区管理,并对这种模式的构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对论文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加以界定,提出以国家--乡村理论、社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先对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历史变迁做出详实的阐述,然后分析当前“乡政村治”模式下出现的问题,引出“农村社区管理”,剖析了这种新模式的优势。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新村运动”、“造村运动”和国内的“华西村”实践所得到的启示,借鉴我国相对成熟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来给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启示性意义,从而对农村社区管理进行具体的构建,设计出社区管理模式下的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探讨了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社区管理模式下的相关主体行为。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农村社区与农村社会管理联系起来研究,以期创建一种新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社区管理,然后依据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对这个模式的构建作了较为系统的设计,。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实证调研分析欠缺,导致论证深度不够;对于农村实施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机制的建立没有涉及。
【关键词】:农村社区 社会管理 农村社区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4-18
  • 1.3.1 有关概念14-16
  • 1.3.2 理论基础16-18
  • 1.4 论文设计18-20
  • 1.4.1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18-19
  • 1.4.2 运用的研究方法19
  • 1.4.3 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19-20
  • 第二章 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创新思路20-32
  • 2.1 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变迁20-23
  • 2.1.1 传统社会的“乡绅治理”20-21
  • 2.1.2 解放初期的“乡苏维埃”21
  • 2.1.3 人民公社下的“政社合一”21-22
  • 2.1.4 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22-23
  • 2.2 现行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23-27
  • 2.2.1 公共服务供给不合理23-24
  • 2.2.2 居民参与不足24-25
  • 2.2.3 文化认同出现危机25-26
  • 2.2.4 资源整合乏力26-27
  • 2.3 农村社区管理的可能性及优越性27-32
  • 2.3.1 公共服务得到满足28
  • 2.3.2 村民自治得到实现28-29
  • 2.3.3 文化认同有所加强29-30
  • 2.3.4 资源整合实现高效30-32
  • 第三章 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与启示32-40
  • 3.1 韩国“新村运动”的有益启发32-34
  • 3.1.1 韩国“新村运动”的简单概述32-33
  • 3.1.2 “新村运动”的启发33-34
  • 3.2 日本的“造村运动”34-36
  • 3.2.1 “造村运动”的背景及主要内容34-35
  • 3.2.2 “造村运动”给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启发35-36
  • 3.3 “华西村”在农村社区管理方面的启示2736-37
  • 3.3.1 “华西村”的主要做法36-37
  • 3.3.2 “华西村”的借鉴性启发37
  • 3.4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借鉴作用37-40
  • 3.4.1 城市社区管理的简要概述37-38
  • 3.4.2 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启发38-40
  • 第四章 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40-52
  • 4.1 农村社区的布局40-42
  • 4.1.1 农村社区布局的依据和原则40-41
  • 4.1.2 我国农村社区布局实践的模式41-42
  • 4.2 农村社区管理的组织与功能42-44
  • 4.2.1 社区党组织43
  • 4.2.2 村民委员会43
  • 4.2.3 公共事务管理组织43
  • 4.2.4 社区内部组织43-44
  • 4.2.5 社区外部的活动主体44
  • 4.3 社区管理模式下的制度安排44-47
  • 4.3.1 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45
  • 4.3.2 资源配置与整合制度45-46
  • 4.3.3 文化构建的制度安排46-47
  • 4.4 农村社区管理中的主体行为47-50
  • 4.4.1 政府--社会管理的主导47-48
  • 4.4.2 农村社区--社会管理的载体48-49
  • 4.4.3 村民--社会管理的主体49-50
  • 4.5 农村社区管理的运行机制50-52
  • 4.5.1 党和政府主导机制--助推器50
  • 4.5.2 民主自治机制--粘合剂50-51
  • 4.5.3 市场运作机制--润滑剂51-52
  • 第五章 结束语52-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J];当代亚太;2006年06期

2 马芒;农村社区发展的特征与功能[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10期

3 陈洁;;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J];经营管理者;2011年16期

4 陈竞;;日本公共性社区互助网络的解析——以神奈川县川崎市Y地区的NPO活动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徐勇;;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6 侯志阳;孙琼如;;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杨世松;;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索[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1年12期

8 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年04期

9 陈方南;;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论考察——“国家—社会”理论是否适用[J];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10 俞云根;;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江海纵横;200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4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94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