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网络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8 23:12

  本文关键词:网络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 网络环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对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己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党中央多次强调网络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重要性。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的覆盖面大、受众人数多、影响范围广、交往互动性强,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为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环境。当然,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也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冲击。目前,利用网络推进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已取得不少进步,但在网络阵地建设、网络舆论控制、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在网络化浪潮下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守并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网络的特征功能出发,首先,辩证地分析了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其次,实践地考察了当前网络化境遇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诸多现实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原则要求。最后,针对问题,依据原则,趋利避害,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网上阵地建设、利用网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掌控网上舆论导向以及提高网络技术与立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利用网络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五大策略,对于策略的探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辩证分析网络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反两方面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发展,针对学术界较少关注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网络新环境下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五大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这是本文的亮点之一。同时,鉴于当前将网络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颇少,从创新角度考虑,本文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研究方面,结合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网络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对策,以此丰富和完善网络新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研究。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只有紧握时代脉搏,才能永葆活力生机。我们要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态度积极适应意识形态建设的这一新的网络环境,并合理地驾驭它,为我所用,这是新的现实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本质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F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怀诗;;网络文化帝国主义:起源、表现及其伦理影响[J];图书与情报;2006年06期

2 王小芳;;新华网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探索和实践[J];传媒;2008年04期

3 郑洁;刘超;;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综述[J];大连干部学刊;2010年09期

4 王凤英;;对网上舆论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对外传播;2009年01期

5 郭明飞;;互联网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1期

6 杨立英;;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6期

7 杨文华;;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生长规律的生物学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谢玉进;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1期

9 余源培;孟文静;;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10 吴玉荣;在虚拟空间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159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159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