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02:15
本文关键词: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案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 移动通信企业 广东移动
【摘要】:证监会一直非常重视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内控报告披露情况,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披露情况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完善,内控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控制环境不良、风险意识不强、控制活动不当、信息沟通不畅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目前在我国也处于缺位状态,只有极少数的上市公司有较为规范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因此,管理层如何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合理的诊断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作为国内第一批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央企业,为了满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于2005年就自发地提出了内部控制目标,并于10月份正式启动“中国移动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项目”。虽然内部控制制度正在全集团内被广泛试行,但随着通信行业竞争的加剧,主要竞争对手的势力不断加强,健全中移动的内部控制建设至关重要。 论文从规范研究入手,介绍了基本内部控制理论及发展历程,并对移动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COSO报告为研究起点,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广东移动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分解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三个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人物访谈等方式获得基础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广东移动内部控制的综合得分区间值。最后,为完善移动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论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主要贡献与不足。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地位的提升及其作用的发挥,人们已经认识到,企业仅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是远远不够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才是企业未来稳步发展的基石。因此,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论文采用规范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移动通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供合理的建议。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首先,对国内已有的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概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从中获得对研究本论题的启示。然后,以系统论、控制论及契约理论为基础,对移动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理论分析,明确了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有效的内部控制,认为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判断内部控制能够为移动通信企业发展目标提供的保证水平。 第三章对移动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特点进行分析。移动通信企业的经营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生产业务与销售业务的同步性、联网运作与统一结算及新产品开发业务广泛。内部控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脆弱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在对通信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内控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后,识别出移动通信企业在运营目标、财务目标以及合规目标上的主要风险点。 第四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首先对广东移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包括了模糊综合评价的含义、将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运用在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可行性以及评价步骤。最后,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移动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分解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三个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人物访谈等方式获得基础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广东移动内部控制的综合得分。 第五章结论,通过对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结合移动通信企业的特点,提出了几个有利于加强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点:完善移动通信企业的内控环境,加强IT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明确财务控制的核心地位。 论文的贡献在于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设计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量化模型,力求对广东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更准确、更客观的评价。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考虑到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和完整性,将广东移动的内部控制分成三个层级,使上一层级的内部控制均由下一层级的内控点构成,最终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为其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同时,按照重要性原则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使评价值更容易量化,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在建立评价集的过程中,没有采用“是”和“否”等传统的绝对评价,而是选用更加量化的评价指标。这种量化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论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对评价指标尽可能的量化,采用专家评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但由于专家人数和资历的限制,评分的主观性依然无法避免。同时,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论文提出的几个完善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还比较粗浅,有待对实物进行深入了解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评价 移动通信企业 广东移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F62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1. 导论13-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4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1.3 主要贡献与不足15-16
- 1.3.1 论文的贡献15
- 1.3.2 论文的不足15-16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16-31
- 2.1 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文献综述16-20
- 2.1.1 内部控制评价及其发展16-18
- 2.1.2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的文献综述18-20
- 2.1.3 文献评述20
- 2.2 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理论分析20-28
- 2.2.1 系统论与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20-22
- 2.2.2 控制论与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22-24
- 2.2.3 契约理论与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24
- 2.2.4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有效的内部控制24-28
- 2.3 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28-31
- 2.3.1 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企业发现并克服内部控制缺陷28-29
- 2.3.2 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29
- 2.3.3 内部控制评价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29-31
- 3. 移动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特点分析31-40
- 3.1 移动通信企业的经营特点31-33
- 3.1.1 生产业务与销售业务的同步性31
- 3.1.2 联网运作与统一结算31-32
- 3.1.3 新产品开发业务广泛32-33
- 3.2 移动通信企业的内部控制特点33-35
- 3.2.1 脆弱性33-34
- 3.2.2 复杂性34-35
- 3.3 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风险点35-40
- 3.3.1 移动通信企业的运营风险体系35-38
- 3.3.2 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风险体系38-39
- 3.3.3 移动通信企业的合规风险体系39-40
- 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40-62
- 4.1 公司简介40-41
- 4.2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41-45
- 4.2.1 关于模糊综合评价41-42
- 4.2.2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运用在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可行性42-43
- 4.2.3 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价方法43-45
- 4.3 广东移动内部控制评价45-62
- 4.3.1 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模型45-46
- 4.3.2 内部控制评价数据及其取得46
- 4.3.3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评价46-56
- 4.3.4 经营效率和效果评价56-58
- 4.3.5 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评价58-60
- 4.3.6 对广东移动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60-62
- 5. 结论62-65
- 5.1 完善移动通信企业的内控环境62-63
- 5.2 加强IT系统的建设和管理63-64
- 5.3 明确财务控制的核心地位64-65
- 参考文献65-68
- 附录68-71
- 后记71-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薇;郑洪涛;聂兴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的披露现状与政策建议[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年05期
2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年05期
3 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2年08期
4 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01期
5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年02期
6 陈梅,陈君宁;浅析中国内部审计存在的理论基础[J];科技与管理;2003年04期
7 何恩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J];南昌高专学报;2003年04期
8 李凤鸣,韩晓梅;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9 梁晶;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J];审计研究;2000年02期
10 周春喜;内部会计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审计研究;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698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69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