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发布时间:2017-09-02 13:36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摘要】: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金融产品充斥网络,给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类、融资平台类、理财平台类、虚拟货币类等几种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技术快速发展,其呈现出透明度高、成本低、交易便捷、参与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但是在重视其正面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给货币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比如互联网金融削弱了货币供给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互联网金融使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互联网金融体系整体形成信用创造机制;互联网金融使货币层次的划分变得模糊。再如互联网金融影响了货币乘数。还有互联网金融影响了货币需求动机,影响了货币流通速度。再是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银行贷款传导渠道、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皆造成影响。可见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之大。 但是纵观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分析、风险控制分析、监管分析比较多,对其给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分析的比较少,并且关于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论文都比较新,大多数集中在2014年。这些新学术论文的出现也说明了国内专家开始逐渐重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可见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内专家的重视,宏观政策影响分析将是未来关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大方向。所以本文先是详细梳理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模式,分析其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然后又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货币政策冲击进行系统的论述。 本文共包含五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所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是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主要内容包括: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第四部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测力度、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尊重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第五部分是结论。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认为互联网金融确实对货币政策效果造成了冲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其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在第四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总结归纳法、数理分析法等。本文论述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发展现状时运用了归纳总结的方法。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方面也运用了归纳总结法,先是分析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数理分析法贯穿了整篇文章。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论文取材新颖,在详细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之后,又分析了其对货币政策的冲击,并且从三方面展开讨论,分别分析了其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冲击,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又穿插最新的数据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性意见。2)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乘数、货币流通速度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不足之处在于:1)本文没有应用太多的计量模型,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近两年,缺乏系统的数据,即使是能得到局部数据,统计也不甚准确,缺乏参考性,所以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谨性,本文对计量模型应用的比较少,这正是本人觉得遗憾的地方。2)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时,有些地方分析的不够透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发展现状 货币政策 冲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F832;F822.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13-14
- 1.3.1 研究方法13-14
- 1.3.2 结构安排14
-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14-15
- 1.4.1 创新之处14
- 1.4.2 不足之处14-15
- 2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及发展现状15-26
- 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15-16
- 2.2 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16-23
- 2.2.1 第三方支付类16-17
- 2.2.2 融资平台类17-21
- 2.2.3 理财平台类21-22
- 2.2.4 虚拟货币类22-23
-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23-26
- 2.3.1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24
- 2.3.2 互联网金融有利于金融业的规范性发展24
- 2.3.3 互联网金融满足了电子商务需求24
- 2.3.4 互联网金融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24-25
- 2.3.5 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发展25-26
- 3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冲击26-45
- 3.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影响26-34
- 3.1.1 传统货币供给理论26-27
- 3.1.2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的可测性和可控性的影响27-31
- 3.1.3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乘数的影响31-33
- 3.1.4 小结33-34
- 3.2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影响34-40
- 3.2.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34-36
- 3.2.2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36-39
- 3.2.3 小结39-40
- 3.3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40-43
- 3.3.1 互联网金融对利率渠道的影响40-42
- 3.3.2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渠道的影响42
- 3.3.3 互联网金融对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42-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4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45-49
- 4.1 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45-46
- 4.2 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6
- 4.3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测力度46-47
- 4.4 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47-48
- 4.5 尊重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48-49
- 5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向阳;论金融创新形势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2 赵家敏;网络经济对银行业务和货币政策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1年06期
3 刘志雄;李剑;;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研究[J];南方金融;2010年04期
4 袁潇洋;武化宗;;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01期
5 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长白学刊;2014年01期
6 肖大勇;胡晓鹏;;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与货币政策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张滨;;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7期
8 刘博;吴贤斌;;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的发展[J];区域金融研究;2014年06期
9 张钰;封思贤;;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南方金融;2014年06期
10 黄志云;程皓;程雯;;虚拟货币对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J];价格月刊;2008年12期
,本文编号:778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77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