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对公共政策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问政对公共政策影响的研究
【摘要】: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维护公众利益的主要手段,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关键环节,是我国现在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在新形势下也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而公民参政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尤为值得一提的就是“网络问政”。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网络政治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变得举足轻重。这是一种新兴的公民参政议政的形式,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内在动机和机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网络政治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辩证关系,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发挥其积极影响,同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消极影响,一方面能够帮助公众督促公共政策的确切实施,另一方面使国家政府机构能够通过网络真正体察民情,倾听民声,更好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文从网络问政和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着手,从公共政策的重要作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网络问政的机理、网络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模式、网络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路径、网络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现实困境等入手,通过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切实联系到现实情况,为网络问政能够为公共政策带来积极影响提出有效对策。 在中国社会加速进入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公民通过网络问政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性课题,能否抓住发展的机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它的负面影响,既有现实的价值,又有深远的意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而。尤其是当今,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衔接的转型期,能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现代化是改革和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而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与政治制度化的发展相一致的政治参与。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探讨网络公民参政议政、影响公共政策不仅重要,也十分必要,笔者力求在合理、严谨的探讨之下,摸清网络公民的特性和作用、网络问政的途径、效用和不良影响,以及如何规范网络公民参政议政的行为以避免不良因素造成的恶劣影响,为政府下一步施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让网络公民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为推进我国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应有的力量。
【关键词】:网络问政 公共政策 影响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0;F4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导论10-17
- 一、选题意义10-13
- 二、最新研究相关综述13-15
- 三、研究意义15-17
- 第一章 网络问政与公共政策17-30
- 第一节 网络问政的涵义17-20
- 一、网络问政的概念17-18
- 二、网络问政的特征18-19
- 三、网络问政的主体、方式和途径19-20
- 第二节 公共政策20-25
-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20-21
- 二、公共政策的特点21-22
- 三、公共政策的作用22-24
- 四、公共政策的过程24-25
- 第三节 网络问政与公共政策的关系25-30
- 一、公共政策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的原因25-26
- 二、问网络问政是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26-28
- 三、网络问政给公共政策带来的变迁28-30
- 第二章 网络问政的机理分析30-38
- 第一节 网络公民问政机理分析30-32
- 一、公民网络问政的内在动机30-31
- 二、网络问政的机理内涵31-32
- 第二节 网络问政无序性分析32-38
- 一、网络问政无序性的内涵32-33
- 二、网络问政无序性的表现33
- 三、网络问政无序性的危及形态——网络群体性事件33-38
- 第三章 网络问政如何影响公共政策38-41
- 第一节 网络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模式分析38-39
- 一、公众诉求——决策层——政策输出模式(个人层次)38-39
- 二、公众诉求——政府部门——政策输出模式(政府层次)39
- 三、公众诉求——行政环境——政策输出模式(环境层次)39
- 第二节 网络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路径分析39-41
- 一、政策议程方面39-40
- 二、政策问题确定方面40-41
- 三、具体行动层面41
- 第四章 网络问政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困境和对策41-55
- 第一节 网络问政对公共政策的影响41-43
- 一、网络问政对公共政策的正面影响41-42
- 二、网络问政对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42-43
- 第二节 网络问政影响公共政策的现实困境43-48
- 一、政府管制政策43-44
- 二、官员抵制态度44-45
- 三、政府能力不足45-46
- 四、网民结构失衡46-48
- 第三节 网络问政在公共政策中发挥积极影响的对策48-55
- 一、依法保障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利48-49
- 二、创造民主、公正的政治环境和网络环境49-50
- 三、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50-51
- 四、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制化51-52
- 五、建立现代化的政策信息网络系统52
- 六、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52-53
- 七、网络问政的危机预警机制53
- 八、网络问政的伦理道德建设53
- 九、提升公民的网络问政水平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君伟;;我国老龄政策与养老保障政策的关系初探[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8期
2 陈鑫;;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3 曹欣;;浅谈公共政策的执行[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4 王春城;郑统;;我国现行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薛泉;;论政策工具的公平属性[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汪琳;;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0期
7 刘美萍;;非政府组织: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成波;苏秋阳;;发达国家社会救助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9 岑乾明;;论公共政策评估的权力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毛劲歌;周莹;;信息失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3 林,
本文编号:854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85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