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网络环境下政府声誉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7-09-18 12:30

  本文关键词:网络环境下政府声誉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环境 政府 声誉


【摘要】:良好的声誉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组织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良好的政府声誉对于政府的运行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政府声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u展,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社会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政府的要求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行政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公众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加之政府的声誉管理观念还未得到切实确立,尤其是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社会环境的特点,致使政府形象出现一定程度受损,影响到了我国政府声誉的继续提升,政府声誉问题和声誉管理的困境也日渐凸显。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在借鉴组织声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政府声誉相关概念、政府声誉的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网络环境对政府声誉管理提出的挑战,结合政府声誉的两大构成要素和主客体影响因素,提出通过两大路径来予以应对:一条路径是提升公众对于政府的理性认知,具体措施包括树立和贯彻“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构建与网络环境相匹配的高效的政府声誉管理工作机制,持续有效地提高政府绩效等;另一条路径是提升公众对于政府的良好情感,分别通过完善政府与网络媒体的良性沟通机制、打破思维定势,加强与公众网络交流、调适评价心理,激励公务员参与声誉管理、改善政府行政作风等措施来建立和维护政府良好声誉,加强政府声誉管理。
【关键词】:网络环境 政府 声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0;F4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4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4 本文研究问题及方法14-15
  • 1.4.1 本文研究的问题14-15
  • 1.4.2 研究方法15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15-17
  • 第二章 政府声誉管理界定17-28
  • 2.1 政府声誉管理理论基础——组织声誉理论17-19
  • 2.2 政府声誉含义及特征19-21
  • 2.3 政府声誉与政府形象的比较21-22
  • 2.4 政府声誉管理定义及原则22-24
  • 2.5 政府声誉管理的价值24-28
  • 2.5.1 政府声誉管理有助于实现政府执政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双赢24-25
  • 2.5.2 政府声誉管理有助于政府职能的实现25
  • 2.5.3 政府声誉管理可以增强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25-26
  • 2.5.4 政府声誉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行政成本26
  • 2.5.5 政府声誉管理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26-28
  • 第三章 政府声誉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28-40
  • 3.1 政府声誉构成28-31
  • 3.1.1 界定政府声誉构成的理论依据28-29
  • 3.1.2 政府声誉的认知构成29
  • 3.1.3 政府声誉的情感构成29-31
  • 3.2 政府声誉影响因素分析31-40
  • 3.2.1 政府声誉客体性影响因素分析31-35
  • 3.2.2 政府声誉主体性影响因素分析35-40
  •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政府声誉管理面临的挑战40-46
  • 4.1 传统社会环境下政府声誉管理特点40
  • 4.2 网络环境信息传播特点40-42
  • 4.3 网络传播对政府声誉管理形成的挑战42-46
  • 4.3.1 网络杂音成为政府声誉问题的放大器43-44
  • 4.3.2 网络环境对政府声誉管理体制提出挑战44
  • 4.3.3 “报喜不报忧”的政府信息公开理念受到挑战44-45
  • 4.3.4 行政人员素质尤其是声誉管理思想意识亟待更新45-46
  •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加强政府声誉管理的策略46-57
  • 5.1 网络环境下提升公众对于政府理性认知的策略46-53
  • 5.1.1 树立和贯彻“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理念46-47
  • 5.1.2 增强政府行政能力构建与网络环境相匹配的声誉管理工作机制47-50
  • 5.1.3 持续有效地提高政府绩效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需要50-53
  • 5.2 网络环境下提升公众对于政府良好情感的策略53-57
  • 5.2.1 完善政府与网络媒体的良性沟通机制打破不良的思维定势53-54
  • 5.2.2 充分尊重网络民意加强与公众网络交流调适公众认知心理54-55
  • 5.2.3 激励公务员参与声誉管理改善政府行政作风55-57
  • 结语57-60
  • 参考文献60-6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钦成;企业管理新概念──声誉管理[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张弘;企业声誉管理的实施[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石瑞勇;冯景波;;我国企业声誉管理综述[J];求实;2006年S2期

4 喻秀丽;;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的声誉管理[J];重庆行政;2001年04期

5 陈颂清;;政府声誉靠什么维护[J];决策导刊;2007年08期

6 周海军;魏春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政府声誉评价体系设计[J];科技创业月刊;2008年06期

7 张宁;林景新;;政府声誉的危机传播管理[J];刊授党校;2011年03期

8 徐贵宏;;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与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信任[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1期

9 吕维霞;王永贵;;公众感知行政服务质量对政府声誉的影响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曾少强;;公共外交:硬发展没道理[J];国际公关;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连福;刘丽颖;;管理者声誉研究述评[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和芸琴;;集群声誉管理探析——以山西旅游业集群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亚琴;邱菀华;王莉;;体育赛事声誉的监督博弈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李丽华;高英;;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有关问题分析[A];“银座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5 李丽华;高英;;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有关问题分析[A];“银座杯”征文及“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钟春平;;动态不一致、法不责众与政府声誉:中国金融犯罪的经济学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张宁;陈迪红;樊毅;;声誉理论下我国保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佳贵;黄群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申明浩;;国有企业民营化改制的监管博弈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光明;;企业品牌与企业信用、声誉的关系[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合;人民在线总经理董盟君:提高上市公司网络声誉管理水平[N];证券时报;2011年

2 尤红梅;声誉管理:有时比业绩还重要[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卢振军;声誉管理 企业竞争的法宝[N];中国企业报;2000年

4 张中锋;声誉管理:比业绩还重要[N];黑龙江经济报;2005年

5 尤红梅;声誉管理:有时比业绩还重要[N];中国经营报;2004年

6 本报评论员 徐旭红;从中海油事件看央企声誉管理[N];中国企业报;2011年

7 陈颂清;政府声誉靠什么维护[N];人民日报;2007年

8 任常青;声誉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田慧 刘振滨;声誉管理:中小零售企业管理的新思路[N];中国信息报;2002年

10 江岸;声誉管理推动业绩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涛;企业家声誉形成机理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代春艳;虚拟研发组织中的信任及其管理[D];重庆大学;2010年

3 王桂萍;企业声誉对顾客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徐贵宏;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政府部门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莫申江;并购变革背景下的伦理型领导及其效能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赵淳宇;市场影响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胡楠;VoIP垃圾电话防治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申志伟;基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互联网治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光亮;网络环境下政府声誉管理的挑战与应对[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艳萍;医院声誉指标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石建伟;基于患者响应的公立医院声誉测评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付巍伟;我国商业银行声誉评级模型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新净;中国独立审计声誉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刘翠芳;惩罚、声誉与重建信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雅伦;危机传播视野下的企业声誉管理[D];清华大学;2012年

8 葛虎;基于SEM模型的商业银行声誉结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9 罗智琼;我国商业银行声誉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剑涛;顾客视角的B2C电子商务企业声誉测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5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875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