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exsim仿真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Flexsim仿真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优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废旧产品逆向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四川的家电企业CH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为基础的逆向物流网络模型,并采用集合覆盖模型运用启发式算法解决候选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考虑到收集点数量的随机性,将模型中难以分析的随机不确定因素结合仿真软件的特点,运用一定的规则对其约束和指引实现Flexsim仿真,分析逆向物流网络系统的处理效率及优化状态。仿真结果表明,Flexsim仿真软件对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离散事件复杂性系统的研究非常有效,继而实现更具应用价值的逆向物流系统。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ZR1427800
【分类号】:TP391.9;F252
【正文快照】: 0引言如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提高,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大量产品因功能失效而被迅速淘汰[1]。随着家用电器逐步普及,生产量持续增加,废旧产品的数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2]。2013年八大品种再生资源回收总值为4 817.1亿元,同比下降11%,但其中废弃电子产品却出现最大增幅,同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艺勋;;电子废弃品第三方回收体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文军;陈菊红;;基于CVaR的第三方回收闭环供应链的优化与协调[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7期
2 高举红;侯丽婷;韩红帅;王海燕;;考虑碳排放的闭环供应链收益波动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年08期
3 黄有方;许冬敏;丁一;杨斌;;物流网络设计综述(英文)[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柳波;非理性特征下回收\再制造中合作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红薇;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庞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海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曹盛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颗粒化工品物流模式改进效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5 陈小青;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刘颖;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李娜;我国基于专项处理基金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林;;北京市垃圾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张蕾;席北斗;王京刚;霍守亮;苏婧;;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系统的应用[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3 许志端;郭艺勋;;延伸厂商责任的回收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5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佘孝云;杭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卫健,江孝感;逆向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2004年07期
2 岳辉,钟学燕,叶怀珍;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的模糊评价研究[J];软科学;2005年05期
3 田媛;计国君;;以逆向物流实现价值递送系统的创新模式[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 易默涵;王杨;;图书逆向物流研究[J];中国出版;2006年10期
5 郭滕达;李向阳;;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逆向物流外包或自营决策[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6期
6 陈银凤;;电子商务环境中对逆向物流的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8期
7 黄华;;浅析手机行业的逆向物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5期
8 董菲菲;吴春旭;;遗传算法在退货逆向物流网络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年10期
9 董永红;;电子商务中的逆向物流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6期
10 孟健;周寅;方芳;;逆向物流作业环节的优化研究[J];电子商务;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菊芳;;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研究[A];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物流工程与中国现代经济——第七届物流工程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2 郝皓;;逆向物流,不再沉默[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包菊芳;;逆向物流及其管理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明珂;田琦;;企业逆向物流研究[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梁昌顺;;逆向物流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探索[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沈默;;逆向物流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7 高阳;周婕;;随机环境下多目标再制造逆向物流网络设计[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蓓;;逆向物流研究的内容综述[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贝;张好智;;逆向物流网络设计模型分析与算法(英文)[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周根贵;曹振宇;;逆向物流网络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晓梅;逆向物流:渐为人知的价值空间[N];中国交通报;2003年
2 吴刚;逆向物流服务市场从哪里切入[N];国际商报;2005年
3 阮承健;透视汽车逆向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周艳;逆向物流:现代物流新的增长点[N];现代物流报;2006年
5 刘月菊;莫忽视逆向物流[N];现代物流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志军;逆向物流:向左走?向右走?[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邱奇邋李辉;新农村逆向物流建设的谋与对[N];国际商报;2008年
8 爱立信公司 郝皓;逆向物流 利润油田[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9 张凌辉;再造逆向物流[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刘北辰 ;逆向物流正向控制[N];中国质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刚;逆向物流规划体系及其补偿控制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郭滕达;逆向物流价值链优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王海燕;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文杰;逆向物流及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张昕;逆向物流的网络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7 申成霖;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逆向物流网络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魏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下的企业回收逆向物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岳辉;不确定环境下再利用逆向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常香云;企业逆向物流回收处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59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159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