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区域物流能力的灰色聚类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西部区域物流能力的灰色聚类分析
【摘要】:对不同区域的物流能力进行聚类分析,能使各区域客观地认识自身的物流能力现状以及相互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其物流能力。将区域物流能力系统看作是灰色系统,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西部12省区的物流能力进行了客观综合评价,得到了灰色聚类评价结果,并依据这些省区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印证了聚类结果的合理性。研究表明,灰色聚类方法计算简便,结果客观,在区域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作者单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物流学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14SA0073)
【分类号】:F259.27
【正文快照】: 近些年来,对区域物流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学者们对区域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1-2]、评价方法[3-4]、预测方法[5]、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6-11]等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已开展的评价研究多是基于单个省、市进行的纵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健;;区域经济增长的物流能力支持研究[J];预测;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诚;张广胜;;中部六省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2 张广胜;;区域物流能力发展差异研究[J];价格月刊;2013年11期
3 金凤花;富立友;马洪伟;;区域物流能力的创新化发展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4年02期
4 李忠民;于庆岩;;物流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研究——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J];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5 范月娇;;区域物流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及其时空差异分析——基于海西20个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王艳玲;于兆宇;;区域物流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2年21期
7 白平;陈菊红;;基于旅游物流能力的西部旅游发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范月娇;;我国物流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法的分析视角[J];物流技术;2014年01期
9 金凤花;徐旭;;基于Theil指数的我国区域物流差异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04期
10 经晶;;旅游物流能力视角下西部省份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4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婷婷;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测算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2 于庆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永赞;省际物流发展潜力的测度及空间统计分析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闫秀霞,孙林岩;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师;2005年03期
2 谭清美,冯凌云,葛云;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8期
3 周泰;王亚玲;叶怀珍;;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9期
4 马士华,申文;企业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交叉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芸;;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组织人才甄选[J];管理观察;2009年08期
2 陈桃红;;西部区域竞争力评价研究:灰色聚类分析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3期
3 董为民;钱海刚;丁伟;;基于语言评价模型和灰色聚类分析的政府采购后评估方法[J];中国政府采购;2009年04期
4 冯利华;应用灰色聚类分析作降水趋势预报的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1期
5 李胜;灰色聚类分析法在确定区域工业支柱产业中的应用[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彭高辉;袁合才;;灰色聚类分析法在地区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石小刚;刘林;;西部十二省(区、市)综合实力的灰色聚类评价[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尹航;李柏洲;;基于AHP-灰色聚类分析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转化价值评价[J];运筹与管理;2009年05期
9 王志勇;张聪群;;产业链视角下汽车产业升级策略研究——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J];科技与管理;2013年06期
10 韩明亮;王战超;;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航空公司财务综合评价[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启雄;段成君;韩若飞;;灰色聚类分析理论及其在灾害等级归属问题中的应用[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C];2013年
2 徐建中;马瑞先;;基于灰色聚类分析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晓华;灰色聚类分析法及其在县(市)级科技实力评价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2 虞亚平;灰色关联、聚类、预测的研究及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D];南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52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25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