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基于VAR模型实证研究 出处:《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物流发展 物流能源消耗 产业结构 VAR模型
【摘要】: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运用VAR模型、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全国1995—2012年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物流发展和物流能源消耗之间呈单向Granger原因;物流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呈双向Granger原因;物流能源消耗不是产业结构的Granger原因表现得不显著。
[Abstract]:Logistics development, logistic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VAR model is used.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pulse response analysis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are applied to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1995 to 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empir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able and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logistic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logistics energy consumption is unidirectional Granger.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show two-way Granger reasons; The Granger reason that logistics energy consumption is not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4B013)
【分类号】:F252;F062.9
【正文快照】: 德鲁克把物流业称为经济的黑暗大陆,实践也证实了物流业是经济新的增长点。物流既是实现价值转移的过程,也是物质循环利用及能源转化的过程。物流业的发展在为产业结构升级做出贡献的同时,势必带来物流能源消耗的增加,因此,物流发展、物流能源消耗和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卫承熙;程玉萍;;降低企业能源消耗措施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1期
2 丁建军;朱霞;孙益贤;;基于委托——代理的能源消耗税定价机制研究[J];价格月刊;2007年01期
3 赵继杰;杨廷锋;张允锋;;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1期
4 张效民;曲东华;;谈高校能源消耗及节能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07期
5 张云锋;;通过能源消耗分析,降低采暖成本[J];科技信息;2010年06期
6 王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研究[J];数据;2010年10期
7 邱林;;能源消耗的差距在哪里[J];中国产业;2011年01期
8 ;欧盟调查:英国能源消耗8年下降5%[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07期
9 余嘉玲;张世秋;谢旭轩;;中国居民能源消耗趋势和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10 朱李鸣;浙江省“九五”和2010年能源消耗预测[J];预测;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健宏;;加快经济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2 魏艳旭;孙根年;李静;;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前后两个30年的比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孙广生;向涛;黄yN;杨先明;;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4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5 黄相农;;开展节能咨询 降低能源消耗[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吴婧;;福建地区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状况与改善途径[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7 ;今年节能环保工作的八个方面[A];2007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相农;;开展节能咨询 推进技术进步 降低能源消耗[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9 晓关;;国内节能见闻[A];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潘云;;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A];山西省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会丽;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耗[N];中国煤炭报;2013年
2 ;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向“能源再生”转化[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张金荣;安塞县开展能源消耗调查[N];延安日报;2007年
4 于思邋记者 赵晓强;部分企业能源消耗下降[N];锦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吕游;以最小能源消耗创造出最大产值[N];黑河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夕;能源消耗中美谁高?[N];北京科技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胡菊芹 见习记者 孙莹莹;当民生难题碰到能源消耗天花板[N];中国电力报;2013年
8 沈学友;欧盟将对汽车引入能源消耗等级标识[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9 邵春和 记者 王玮;能源消耗要下降4个百分点[N];黑龙江日报;2007年
10 安黎霞 郝旭红;晋中为能源消耗戴上“紧箍咒”[N];山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徐广印;道路物流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运行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佳;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2 罗璇;我国能源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3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祝晓庆;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郑聪;我国能源消耗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胡锐;武汉市能源消耗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继成;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脱钩及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8 魏银丽;甘肃省生活能源消耗及其节能减排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罗山;二重集团公司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张后立;广东省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3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403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