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动态均衡及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4 04:31

  本文关键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动态均衡及现状分析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制造业 物流业 产业联动 均衡发展 耦合度 协调度 市场机制 区域经济


【摘要】:国内外学者从多视角对产业联动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用logistic模型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发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关系是促进两业产出极值扩展的内在动力,其均衡点随两业产出极值拓展而变化;从我国各地区两业联动发展现状看,其耦合度与协调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08到2014年两业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有所提高,但是所处阶段并未实现跨越式发展,大部分地区两业系统耦合度处在磨合阶段,协调度处在中度协调阶段。因此,政府在促进两业联动发展创造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应营造公平竞争、交易成本低的市场,让市场机制促进两业联动发展,并扮演好监督角色。
[Abstract]: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linkag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have achieved rich results, and use the logistic model to analyze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et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output extremum of two industries, and its equilibrium point changes with the expansion of output extremum of two industrie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various regions of our country,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industries are greatly improved from 2008 to 2014,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industry systems have been improved. But the stage did not achiev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most of the two industries in the coupling system in the running-in phase, coordination in the moderate phase of coord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a fair competition and low transaction cost market, let the market mechanis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industries, and play a good role in supervis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基于产业共生理论(12YJC630220)
【分类号】:F259.2;F424
【正文快照】: 从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到2014年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2016年出台的《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1]到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2],再到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融合,构建产业链共赢新格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弓宪文;王勇;;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07期

2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耦合协调模型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16年07期

3 王珍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自组织演化动力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4年17期

4 邹筱;张玲;;竞合关系下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发展模式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5 梁红艳;王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程永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测度及影响研究——基于供需依赖性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13年01期

7 吴群;;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共生模式及相关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1期

8 王珍珍;陈功玉;;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研究——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2009年07期

10 聂娜;王笃鹏;周晶;;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的共生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茜敏;;中国物流业与批发零售业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7年07期

2 李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其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年07期

3 范玉仙;袁晓玲;;生态文明视角下“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4 宗会明;蔡冰洁;冶建辉;;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5 吴碧凡;;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动态均衡及现状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王茂春;李倩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7 阎冰;;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的新型服务模式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12期

8 霍鹏;魏修建;;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研究——基于八大综合经济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年04期

9 张欢欢;;“互联网+”驱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价值创造机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7年03期

10 袁洪斌;王艺丹;;产业联动对物流企业发展能力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J];经济地理;2015年12期

2 王琦;汤放华;;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J];经济地理;2015年12期

3 向云波;谢炳庚;;“美丽中国”区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5年05期

4 范辉;刘卫东;吴泽斌;张恒义;;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评价[J];经济地理;2014年12期

5 陈晓红;吴广斌;万鲁河;;基于BP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脆弱性与协调性动态模拟研究——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11期

6 胡宗义;赵丽可;刘亦文;;“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4年09期

7 刘承良;段德忠;余瑞林;王涛;;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时空结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8 傅丽华;李晓青;凌纯;;基于景观敏感性视角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权重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9 刘於清;;“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及实现路径[J];桂海论丛;2014年01期

10 张明斗;莫冬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海伟,孔繁花;山东省各市经济环境协调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5年02期

2 周娴;李文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估:模型与案例[J];探索;2006年02期

3 薛伟贤;董维维;王强;;入世后我国区域间保险业协调度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 赵涛;李fE煜;;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朱春江;彭士萍;马文斌;;连云港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研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乔良;梁俊;史亮;杨睿;;营区物资区域储备的系统协调度模型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9年10期

7 王亚平;杨巧宁;张婧;孙希华;;山东省工业化中期经济环境协调度及协调途径[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0期

8 张仲伍;杨德刚;张小雷;张月芹;;山西省城乡协调度演变及其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9 薛红霞;刘菊鲜;罗伟玲;;广州市城乡发展协调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年08期

10 周莹莹;刘传哲;;耦合协调度视角下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J];求索;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延梅;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亚滨;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黄哲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7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婷;开福区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瑞雪;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徐寅寅;辽河旅游带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22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422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