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中亚区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研究
本文选题:区域国际金融中心 切入点:乌鲁木齐市 出处:《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乌鲁木齐的金融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乌鲁木齐的金融系统不断完善,与中亚国家的交通、能源、贸易等合作日益密切,为乌鲁木齐建立中亚区域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机遇。乌鲁木齐建立中亚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可以维系地区政局稳定和经济合作,推进新疆与中亚区域贸易往来,推动乌鲁木齐的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因而乌鲁木齐需要建立金融中心。乌鲁木齐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乌鲁木齐自身的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环境不断优化,不仅客观条件成熟,而且政府建立金融中心的目标明确,并已召开会议开始进行规划,有强烈的主观意愿。本研究首先分析金融中心设立有什么积极影响,是否必要;其次经由统计分析法,分析乌鲁木齐创建金融中心的条件,其中主要是金融行业的条件,包括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运行效率及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然后通过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和断裂点模型,将乌鲁木齐与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的省会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乌鲁木齐的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力,得出乌鲁木齐的金融竞争力排名第四,较为靠前,金融辐射范围较广,但辐射强度较弱;最后针对乌鲁木齐的金融发展情况,选择建立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与功能模式,指出乌鲁木齐应通过混合模式,建立内外分离型金融中心。同时针对金融竞争力研究中的五个方面,提出乌鲁木齐应扩大金融市场交易范围,增强金融机构实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加强经济基础建设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Abstract]: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level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n Urumqi.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Urumqi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its 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such as transportation, energy, and trad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for Urumqi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Central Asia.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Central Asia can maintain regional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regional trade betwee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hub and trade and logistics center in Urumqi,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financial center in Urumqi. Urumqi has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advantages, and Urumqi has its own financial industry performance. The strength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operations and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have not only ripe objective conditions, but also clear objectiv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financial centers, and meetings have been held to begin planning. There is a strong subjective will.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nancial center,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secondly,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financial center in Urumqi, mainly the financial industry. It includes four aspects: financial industry performance, financial institution strength, financial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n through multi-level factor analysis and break point model, By comparing Urumqi with the provincial capitals of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and four southwest provinces, and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financial radiation power of Urumqi, it is concluded that Urumqi ranks 4th in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which is more advanced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financial radiation. But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is weak.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Urumqi,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function mode of establishing financial center are chosen,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Urumqi should adopt mixed mode. In view of the five aspects of financial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Urumqi should expand the scope of financial market transactions, strengthen the strength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operation. We will strengthen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constr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德奎,胡海鸥;利率制度约束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现代管理科学;2003年08期
2 姜波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J];新金融;2003年07期
3 郭竞成 ,金雅玲;上海,新的国际金融中心?[J];银行家;2003年12期
4 黄运成,杨再斌;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设想[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J];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03期
6 王苏凌;上海将成为怎样的国际金融中心?——访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教授[J];现代商业银行;2003年03期
7 吴士君 ,杨士军;论开放金融服务业——兼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J];上海经济;2003年01期
8 中国博士后特华科研工作站、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首都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联合课题组;;对北京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03年Z1期
9 李宝峰;争建国际金融中心北京的优势何在?[J];投资北京;2004年03期
10 廖宗亮;国际金融中心,前景辉煌[J];金融经济;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岱松;罗羽琪;何单;;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治建设——新中国60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2 王曙光;;北京距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尹德先;;与时俱进,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Ⅱ)[C];2003年
4 张红;;系统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孙立行;;论经济转型期如何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张学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化法制环境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二辑)[C];2010年
7 陈建华;;国际金融中心与深沪两地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分析[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晔;;以先进制造业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9 潘英丽;;回归后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目标定位与发展对策[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高卫东;;抓住机遇 苦练内功 大力提升保险服务能力[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冉学东;专家称:港京沪深四地国际金融中心分工雏形初现[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2 ;韩国加紧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N];国际金融报;2002年
3 记者 周宏 卫容之;发展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机会相当大[N];国际金融报;2003年
4 记者 卫容之;上海五计划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金文;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轨迹与灵魂[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6 邱兆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金融中心[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吴复民 罗新宇;上海确定国际金融中心路线图[N];经济参考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胜颜;构建金融中心慎戴“国际”桂冠[N];经济日报;2005年
9 赵学锋 张旭东;上海:紧盯国际金融中心目标[N];金融时报;2002年
10 赵学锋 张旭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N];金融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秀荣;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与功能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秦晟;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演化机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林伟明;从中心论到边缘论:回归后联系汇率制度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再造[D];苏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梦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陈诗诗;全球制造业转移背景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D];复旦大学;2009年
3 彭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及路径和模式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智团;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恒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闫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刘矾;欧洲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9 钟绍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陈洁莉;论构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11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62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