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采用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系统制冷性能研究及优化

发布时间:2018-04-12 23:20

  本文选题:硅胶—水 + 吸附式制冷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是一种理想的节能环保的制冷方式。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减小系统尺寸、降低系统制造成本并最终推进制冷系统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化进程一直以来是硅胶—水吸附式制冷研究的目标。本文研究集中在对采用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系统的制冷性能研究与优化方面,包括换热网络优化方法的建立和实施方案的构建、最优回热方式的研究、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仿真计算、采用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试验验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1)根据夹点分析法只适用于稳态分析的特点,先摒弃时间因素,建立了温焓图和问题表,之后再加入时间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了吸附式制冷系统独特的夹点分析法。对两床连续式吸附式制冷系统进行夹点分析法的优化,发现夹点位置在热物流线温度最高处,同时回热主要集中在解吸和吸附物流线之间的回热,优化后系统理论COP能达到3.48。对两蒸发器式和两级吸附式制冷系统分别进行夹点分析法优化,优化后的理论COP分别为3.07和0.85。若考虑时间因素限制,两床连续式和两蒸发器式系统的COP分别变为1.20和1.13,远低于无时间因素限制的情况。要突破时间因素限制,必须要实现吸附床的“流体化”。而吸附床的“流体化”,需要对吸附床进行模块化设计。(2)通过现有的两床回热方式(循环、串联和被动回热)实现原理的研究,得到不同回热方式在构建过程所采用的实施方案的优缺点,初步优化选取出串联和被动回热方式。接着选取一个简单的吸附床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不同回热方式模拟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得到串联和被动回热方式的回热效果。结果表明串联和被动回热方式的回热时间约为管长和流速的比值,即为最佳回热时间的估算公式。同时被动回热方式存在有效的回热时间范围,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不如串联回热方式可靠。(3)对采用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冷水机进行设计,并采用可靠串联回热和类回质方式。首先对硅胶吸附剂的传热性能进行测定,获取更精确的设计参数。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紧凑低廉的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对吸附式制冷系统最核心部件——吸附床进行模块化设计,并通过高效的换热设计,形成高效传热传质的模块化吸附床结构形式。系统采用两个独立隔离的腔体结构形式,实现系统可靠性的提高。为了进一步实现系统性能的提高,蒸发器采用毛细作用辅助升膜蒸发的强化换热设计。(4)对采用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冷水机进行仿真计算。系统的主要部件(吸附床、冷凝器和蒸发器)采用间壁式换热器三层换热模型来建立数学模型,并对作为储液器的蒸发器也进行建模。模型求解采用的计算方法避免了初始值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让仿真结果由系统本身特性和外界工况条件决定,使仿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通过对仿真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热水、冷却水进口温度和冷水出口温度分别为85 oC、30 oC和10 oC)下,机组制冷量、COP和SCP分别为51 kW、0.53和149 W·kg-1,系统设计符合性能要求。(5)研制了一台采用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冷水机,并建立其性能测试系统。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设计以及仿真计算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机组的运行特性、系统最佳的制冷时间、回质时间和回热时间以及不同工况条件下系统性能。在典型工况(热水、冷却水进口温度和冷水出口温度分别为85.5oC、29.5 oC和11.1 oC)下,机组制冷量、COP和SCP分别为42.8 kW、0.51和125.0 W·kg-1。当冷水出口温度上升到14.7 oC时,机组制冷量、COP和SCP分别增大到52.0 kW、0.65和146.4 W·kg-1,故采用串联回热方式和模块化吸附床的硅胶—水吸附式冷水机获得较佳的性能,具备良好的推广与应用前景。综上,本文通过对采用模块化的硅胶—水吸附式系统进行制冷性能研究和优化,为硅胶—水吸附式制冷系统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设计与试验基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6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犊子;樊栓狮;;采用HOTDISK测量材料热导率的实验研究[J];化工学报;2003年S1期

2 王如竹,汪前彬;吸附制冷工作对的吸附机理及其吸附率方程的改进[J];太阳能学报;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1741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741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