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论现代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目标及构造模式

发布时间:2016-11-14 22:19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目标及构造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其他综述

  • 论现代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目标及构造模式

  •   1 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1.1 集成的内涵与特征

      集成是一项活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方法。集成突出强调集成主体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行为性。因此,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用于构造复杂系统和解决复杂系统的效率问题。

      集成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①目的性——即集成活动是集成主体的主动行为和寻优过程。②主体行为性——即集成是集成主体——人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过程,是集成主体为实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③非线性——集成能导致功能倍增或涌现(Emergence)的新功能。集成体不是集成要素各功能的简单加和,而是一种非线性功能变化或功能涌现。企业也是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机组合,以实现其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一功能涌现的集成系统。④整体优化性——集成是集成行为主体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过程,这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优化思想和方法,而且经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比较选择,充分发挥各集成要素的优势,并且最终实现整体优化目标。⑤相容性——各可集成单元之间有着内在的相互关系或联系,这种相互关系或联系是各集成单元能否集成为一个整体的必要条件,当然这种相互关系或联系又是以具体的集成目标为前提的。⑥互补性——集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体功能倍增或涌现,而集成行为源于集成主体仅靠自己的努力而难以实现或达到其目标,因此,需要寻求合作者(集成对象)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优势互补既是集成的特征,又是集成单元相互选择的条件。⑦层次性——由于集成要素处于系统的不同层次,集成活动往往又是在系统的不同层次展开的,不同层次的集成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层次性是集成的主要特征之一。

      1.2物流集成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企业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是投入——转换——产出,物流活动便是伴随着企业的投入——转换——产品而发生的。相对于投入的是企业外供应或企业外输入流,相对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相对于产出的是企业外销售物流或企业外服务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企业为了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使原、辅材料不断流动变成产品并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根据企业物流系统的时间和顺序。

      从企业物流的系统特征来看,它具有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整体性和服务性的特点:①集合性:企业物流与生产、流通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是一个包含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分销及后勤服务活动的产、供、销三位一体的集合体;②相关性:企业物流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总系统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③适应性:企业物流系统处在一个复杂的外部环境包围之中,深受环境的制约。为使系统正常运行,必须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过去,物流被认为是一系列分散的、非协调的活动,分布在企业各组织功能中,物流管理也是以分散管理为基础。这样,在一个企业中,实体供应、生产支持和实体分销活动就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见图2,各部门制定的政策以及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了优化本部门的目标,从不考虑这些政策和措施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实际上,实体供应、生产支持和实体分销这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因此,如果仅从物流各部门利益出发进行优化决策,虽能实现局部目标最优,但整个企业的利益必然受损,企业总体目标无法达到最优。

      企业物流管理主要解决如下4个问题:①如何使原、辅材料的采购运输、库存管理、供给生产合理化;②如何使产品在加工制造中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控制最合理,成本最低;③如何使产成品库存量最优,配送模式最优化;④如何使生产中的废旧物流得到合理利用和处理。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最优,就必须将系统集成方法应用于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集成管理又称集成化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ILM,指在集成思想指导下,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各种物流活动作为一个集成系统来进行管理,按一定集成模式构造成集成系统的过程。ILM即是实体供应管理、制造支持管理与实体分销管理的系统集成。①实体供应所涉及的是与从不同供货渠道购得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进入企业有关的输入物流。它通过使外部采购成本最小化以及减少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库存来影响ILM的总目标,从而对整个企业的利润率产生影响。②制造支持所涉及的是与原材料和外购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空间转移、储存以及在制品控制等业务活动有关的生产物流。它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在制品库存来影响ILM的总目标,从而对整个企业的利润率产生影响。③实体分销指的是产成品离开生产线终端后,通过成品仓库和配送中心,送货到最终用户的输出物流。它通过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分销成本、减少产成品库存来影响ILM的总目标,从而对整个企业的利润率产生影响。

      ILM的目标是通过调和总成本最小、顾客服务最好、总库存最少以及产品质量最优等目标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物流管理总体绩效最大化。①总成本最小。通常订货费、运输费、仓储费、库存成本以及其他物流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物流管理,必须将物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制造支持与实体分销之间达到高度均衡。从这一意义出发,总成本最小目标并不是指运输费用或库存成本,或其他任何物流活动的成本最小,而是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最小化。②顾客服务最好。要建立一个效果好、效率高的物流系统,就必须同时考虑物流成本费用与顾客服务水平,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系统集成的思想出发,在ILM系统中,生产制造是实体供应的顾客,实体分销则是生产制造的顾客。因此,ILM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以最低的总成本费用实现整个ILM系统顾客服务的最优化。③总库存最少。即是指在实现ILM系统目标的同时,要将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零库存”反映的便是这一目标的理想状态。因此,这一目标的达成,就有赖于对整个企业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最优控制的实现,而不只是单个利润中心库存的最小化。④产品质量最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如果在所有物流过程完成后,发现生产出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就意味着所有成本的付出将不会得到任何价值补偿,导致企业受损。因此,达到和保持产品质量的高水平,也是ILM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实体供应的零缺陷开始,直至ILM全过程质量的最优化。

      2 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集成方式

      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集成化物流管理,必须经过两个阶段,即内部集成和外部集成。

      2.1 内部集成

      在物流管理的最初阶段,,企业集中于处理内部的物流。

      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通常只把物流的功能局限于便利和支持工作方面,因而,物流的责任遍及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这种部门分割的现象,意味着物流方面的工作缺乏跨越功能的协调,从而导致重复和浪费,信息常常被扭曲和延迟,权利界限和责任常常模糊不清。传统的惯例把所有承担具体工作的人员组合成诸如存货控制、存储作业或运输之类的职能部门,而每一个部门把注意力集中在取得自己的职能优势上,因而这样的组织结构在处理业务时,会阻碍任何正在执行的交叉职能过程,同时也阻碍了在各功能领域间进行协调的可能。

      后来,绝大多数企业认识到,物流管理并不是对运输、采购、仓储等活动的分割式的管理,物流活动被集成到两大物流管理职能当中,即物料管理和分销管理。物料管理是对企业的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原材料和在制品的库存管理。分销管理是对企业输出物流的管理,包括需求预测、产品库存、运输、库存管理和用户服务。原来的分割式的管理在组织内部形成了成本管理的组织障碍,而物流活动的集成使经理人员的权限放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种障碍。

      在这个阶段,物流功能的转移还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层次,仅仅是对原来的分割式的物流活动的集成。这种集成使物流成本在两大职能中变得清晰而易于独立核算,为企业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物流,大量采取全球采购,将下属子公司的采购职能集中起来,由总公司统一完成,这样可以获得大批量订购的折扣。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挑选供应商,以获得价格和质量上的最优。

      物流职能的集成,导致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出现了物流管理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见图5。物料管理和分销管理的功能独立出来。这时,供应链还是企业内部的概念,因此供应链的设计比较简单,基本上不涉及到其他企业。在公司内部供应链管理上,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为了高效率地完成这些增值活动,必须有强大的企业管理系统支持。MRP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它包含了公司内部支持供应链管理的一系列应用工具。基于预测和定单的内部物流,由强大的MRP引擎拉动,从最终产品和中间件的制造或装配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

      内部集成的第一步任务目标是实现相关功能的集成化管理,即用实体供应管理、制造支持管理和实体分销管理来替代各单个物流活动如采购、运输、仓储等的分散管理。为了对物流系统进行有效的计划与控制,企业往往将时段计划应用于物料控制与生产管理。

      ①实体供应管理包括采购管理与物料控制,它需要制订物料需求计划,优选供货渠道,并实现订货、购进运输、收货、验收、仓储、搬运的集成化管理。

      ②制造支持管理包括生产计划与在制品库存控制,它需要制订主生产计划,实现在制品搬运、储存、厂内运输的集成化管理。

      ③实体分销管理包括产成品销售与配送管理,它需要进行需求预测,实现订单处理、成品库存控制、保护性包装、搬运、配送、顾客服务改善的集成化管理。

      内部集成的第二步任务目标是将实体供应、制造支持、实体分销作为一总体物流过程,实现其集成化管理,以便其余库存或缓冲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企业的总库存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一般地,在此阶段,企业将运用MRPII等时段计划方法以及采用准时生产制JIT技术,基本解决企业物流管理问题。但仍不能解决来源于传统职能运作中的组织结构、绩效衡量和奖励机制、库存的调节作用、信息技术和知识储备等因素对集成管理的影响,企业必须向一体化整合方向发展。

      2.2 外部集成

      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运作的表象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流”,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和中间机构如银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金的流动,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实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受自身性质的约束,其实施的成本和难度相对很高,成为供应链快速、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客户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企业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果人们仅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物流业务,如物料管理、采购物流、分销物流等,而较少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规划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那么,根据“木桶原理”,供应链上任何一个成员物流效率的降低都会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因而企业物流管理必须从企业的整个供应链角度去研究、规划、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与客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利用系统理论和集成思想,把供应链成员内各职能部门以及成员间相关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优势,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最终达到供应链成员整体获益的目的。因此,供应链物流管理需要应用更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系统理论与集成思想、准时制JIT、快速反应QR、有效客户反应ECR等。

      所谓企业物流外部集成的出发点是将企业视为包含一系列增值活动的供应链的一部分。外部集成特别注重建立企业与外部供应商、顾客之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焦点是要以面向供应商与顾客取代面向产品,通过加强相互间的协调与合作,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优化配置总体资源,提高整个集成化系统的运作效率,以获取更大的整体竞争优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集成供应链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系统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管理学、物流学、采购学领域专家学者的一个研究热点。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使供应链管理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武器,就要抛弃传统的管理思想,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现在,理论界和实际物流管理人员都越来越认识到物流集成管理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对集成物流管理的研究更加深入,例如一般情况下供应链成员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相互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过高程度的松散势必会对物流组织结构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供应链物流组织内必须利用集成思想协调管理。

      外部物流集成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①供应链系统的合理布局。供应链系统合理布局包括企业的合理选址和设施的合理布置。这是供应链上物流管理集成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制造商的厂址应与供应商及目标市场接近,以便及时沟通信息和降低运输成本。企业的设施合理布置原则为减少物流的迂回、交叉,以及无效往复运输,避免物料运输中的混乱现象。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要求企业能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供应链的合理布局,可以使制造商接近顾客,及时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并缩短与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及时获得生产所需物资,和减少生产系统中不必要的物品传递,缩短生产周期,以快速响应市场。

      ②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运输方式可以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效率。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市场竞争激烈,单以成本为竞争手段难以生存,企业还应缩短生产制造周期。而随着加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运输时间等非生产时间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缩短运输时间,对缩短制造周期很重要。同时,企业间协作越来越密切,交往频繁,物品不仅需在企业内传递,还需在企业间运输,来完成整个市场过程。因而,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对企业越来越重要。企业内部的运输应根据经济效益和技术可能,确定并不断提高运输机械化水平。企业间运输根据效益与效率的原则,综合利用空运、船运、铁路、汽车等运输方式。

      ③选择适宜的分销渠道。分销渠道一般有:生产者一-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或批发商--消费者。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有政策性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企业本身因素。正确运用分销渠道可以使企业迅速及时地将产品传递到用户手中,达到扩大销售,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的目的。在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下,企业在分销渠道选择上应建立多渠道的渠道网络,以全方位快速满足市场需求。

      ④控制库存。这在前面已经详细阐述。

      我们只有对现代物流内容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物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保证供应链实时的物料供应,同步化的运作,从而达到物流管理集成的目的。

      由此可见,实现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的关键在于两个阶段的整合,即在内部集成的基础上,将集成范围扩展到企业外,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的集成化管理,从而达成完全的ILM系统。

      作者:姜 军  武兰芬  李必强

  • 物流生意的法宝   立即加入信誉联盟   阅读 次 本文现有评论 条  

    论现代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目标及构造模式

  • 关键词    【RSS】 【】 【】 【】
  • 米友关注:
  • 美股|美国股票|美股行情|美股软件|美股开户|美股学院|外汇数据|期货数据|黄金数据
    股市直播|二代行情软件|投资决策软件|每日净值|开放式基金|华夏大盘|基金软件|基金投资
    基金排名|股票市场|股票行情|股票知识|股指期货|黑马推荐|大盘综述
    浙江投资理财|浙江投资|理财博览会|浙江银行|浙江金融|浙江贷款
  • 相关新闻: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锦程物流网:中国站 | 国际站

    锦程物流网版权所有2000-2016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487号   京ICP证060822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6082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5469号


  •   本文关键词:论现代企业物流集成管理的目标及构造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174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0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