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基于POI的北京物流业区位特征与分异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10 10:54
【摘要】:物流节点和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空间的核心载体和组织主体,其区位特征和分异机制识别对优化城市物流空间布局、合理配置物流资源有重要意义。2014年12月基于腾讯在线地图平台,采集了北京市4396个物流POI。采用产业集中度评价、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刻画了北京物流空间格局,阐明了类型差异、供需侧因素与区位选择行为的微观作用机理,揭示了交通、地租、资产对空间分异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物流企业和物流节点呈现协同集聚和空间分离相结合的区位特征;物流活动总体呈现"中心边缘、近郊和远郊交错"的空间格局,与物流就业空间耦合度低。(2)由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构成的公共物流空间是政府引导的结果,由服务于特定行业和终端用户的配送中心构成的末端物流空间多为企业主导,两者区位分异显著。(3)在物流区位形成过程中,政府通过规划交通线路和货运场站改变交通区位条件,配置物流仓储用地影响不同区域物流地租和可得性,进而调控企业行为并形成物流空间的类型与职能分异;企业则通过资产配置的差异化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专业化分工并形成物流空间的对象分异。
[Abstract]:Logistics node and logistics enterprise as the core carrier and organization of logistics space, its lo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identify to optimize the layout of urban logistics spac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logistics resour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encent online map platform, 4396 logistics POI. in Beijing were collected in December 2014. By means of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evaluation and nuclear density analysi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ogistics in Beijing, illustrates the microcosmic mechanism of type difference, supply-demand side factors and location choice behavior, and reveals the traffic and land rent. The inner mechanism of the formation of asset to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logistics nodes present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llaborative agglomeration and spatial separation, and the logistics activities generally presen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enter edge, suburb and suburb interlacing". The coupling degree with logistics employment space is low. (2) the public logistics space composed of logistics park and logistics center is the result of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the terminal logistics space composed by distribution center serving specific industry and end users is dominated by enterprises. (3) in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logistics location, the government changes the traffic location conditions by planning the transportation routes and freight terminals, and the allocation of logistics storage land affects the rent and availability of logistic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n it regulates the enterprise behavior and forms the type and function differentiation of logistics space, while the enterprise satisfies the diversified demand of different service object through the difference of asset allocation, promotes the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and forms the object differentiation of logistics space.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23,71603219)~~
【分类号】:F2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物流新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22期

2 ;发展物流[J];上海商业;2002年03期

3 黄侃;发展现代物流 改善口岸环境[J];综合运输;2002年06期

4 徐文题;丰台区构建首都西南物流中心的地位 作用和发展建议[J];北京统计;2003年05期

5 汪鸣;200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综述[J];综合运输;2003年01期

6 何翎;;借鉴深圳经验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J];天津经济;2003年02期

7 贾存斗;物流园虚热真相[J];时代经贸;2004年03期

8 ;佛山物流 驶入快行道[J];铁道货运;2004年04期

9 王继祥;佛山物流 商机无限——2004年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侧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年07期

10 李修记;日照:依托港路优势发展物流[J];大陆桥视野;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力强;;热情不减 整合不够——2002年中国物流的发展特点[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2 刘葆;;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合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奎辉;;南昌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A];'2007现代物流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永甫;李晓冬;葛雅楠;;唐河县物流业发展及物流园区建设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洪水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发展道路[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6 鞠颂东;徐杰;;云南省物流体系构建对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的作用[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刘伟文;;日本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运营管理[A];第二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八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4年

8 刘伟文;;日本物流园区的规划与运营管理[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1号—13号(2005年)[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可 高洪艳;物流业“意外”入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N];中国贸易报;2009年

2 张迪;北京物流业欢迎港资进入[N];北京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龚勇;加速发展天津现代物流[N];中国改革报;2003年

4 ;发展空间无限[N];重庆日报;2004年

5 登才;上海 浙江 江苏 联手打造现代物流合作体[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袁达珍;现代物流业将成新的经济增长点[N];江苏经济报;2002年

7 吴献;内蒙古构建“两区一带”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张明;天津批准4个物流园规划方案[N];中国交通报;2006年

9 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提供;加快推进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N];光华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李鹏;北京确立“三环五带多中心”物流布局[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东北;物流单元网络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葛喜俊;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建宇;现代物流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戴航;基于博弈分析的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鸽;重庆市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农小莹;广西对越边境口岸物流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张鹏涛;洛阳中储物流园运营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詹盈盈;A市物流园区物流需求规模预测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5 侯雯;潍坊市城区物流园区选址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闫金铎;物流园区规划方法与实践及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雪;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8 邹欣;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与建设后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王晶;徐州双楼物流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10 杨蕊;A公司天津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26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