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面向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 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显得日趋重要,生产车间管理是否有效和规范直接影响印刷企业的运行发展。本文基于印刷企业做好生产车间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做好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期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产车间 管理绿色 印刷 印刷企业
随着绿色印刷的推行以及印刷出版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使得印刷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印刷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得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的绿色印刷,这就要求印刷企业不得不从战略的深度和高度去认识绿色印刷,学会用全面的视野去参透印刷与环保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身企业的生存空间。而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印刷企业要从优胜劣汰的大环境生存发展,就要求印刷企业从最基本的生产车间着手改革,更进一步地做好生产车间的管理工作,利用生产车间的加强管理带动成为绿色印刷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印刷企业做好生产车间管理的必要性
在当今追求绿色印刷、环保印刷的社会下,并且目前印刷企业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使得印刷企业将面临着重大的洗牌。面对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印刷企业只能寻求属于自己发展的道路。生产车间管理是印刷企业最基本的管理,也是最重要的管理。一个企业除了销售外,采购与生产同样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无论印刷企业走什么路线,销售什么产品,他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生产车间管理。如果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做不好,一不留意神就会在生产的过程中增加损耗、浪费人力物力、拖延货期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利于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恶劣的形势下生存发展的。
车间生产管理是起点,也是中心所在,必须保证产量、保证质量、保证货期、保证安全以及文明生产。生产车间是印刷企业内部的一级生产管理组织,在印刷企业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包含组织落实、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完成任务和现场改善等等环节。对于一个生产型的印刷企业来说,生产车间管理是企业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企业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生产车间管理在印刷企业运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生产车间的管理,提高生产车间员工的综合素质,是每个印刷企业当务之急。
二、当前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原料和成品未能规范区别堆放
一个印刷企业的生产车间管理是否有效,可以看它的生产车间的原料和成品是否规范堆放。但是当前大部分的印刷企业的生产车间都处于管理混乱的状态,生产储存并未分离放置。部分印刷企业为了贪图省事,为了一时的方便就把印刷使用的原材料纸张、辅料和已经完成印刷的半成品都堆放在生产车间的同一个地方,使得生产车间同时也是原材料、辅料仓库和半程品仓库,导致了印刷生产原料和印后半成品混为一体。原料、辅料和半成品未能规范区别堆放,导致车间中转物流通道不畅,形成生产车间管理絮乱,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营,降低生产效率。
2.2 设备缺乏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
从走访调查显示,印刷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安全管理,更没有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安全管理和保养检测设备。大部分印刷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存放危险品的库房,在生产车间普遍存在摆放一定分量的危险化学品,并且是随意摆放在生产车间某个角落的,这就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调和油墨用的稀释剂、清洗印刷设备所用的汽油、印刷时使用的油墨等等物品都是属于易燃危险化学品。同时,有的印刷为了节省成本,一味创造产量没有定时对印刷设备进行保养,使得印刷设备的机损率增大,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2.3 缺乏专业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
印刷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是整个车间顺利运行的主导者,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以及素质的高低是保证生产车间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印刷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人员具有亲属连带的关系或者是车间员工提拔的,特别民营和私营印刷企业,他们的管理普遍专业性不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有的管理人员甚至缺乏一定的领导影响力,过多地依靠命令和权力安排工作任务,在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中没有树立真正的威信和取得满意的领导效能。同时,缺乏领队能力的他们不能让其他员工相互团结,凝聚力比较差,这样往往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生产效率。
三、印刷企业做好生产车间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合理布局和规范处理原料和成品的堆放
印刷企业要对厂区进行合理的布局,将原料、辅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规范区分存放,做到管理有序,促进整个生产车间活动顺利进行。印刷过程需要使用的油墨、纸张等物料要严格按照“按需领取”的原则,办理出仓手续,;车间的成品、下脚料等要及时进行清理,划出通道线,保持车间通道畅通。设置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和油墨配置场所,将油墨、稀释剂等危险化学品放置在专用仓库内,并指派专人负责,进出库要进行登记。油墨进行调和时必须在特定的场所,不准在车间内调和油墨,调和时必须遵循“慢、匀、少“的原则,防止调墨过程中遇到明火发生轰燃。
3.2 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生产车间在进行生产工作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印刷企业要做好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因此,印刷企业为了能更好地确保生产车间员工的人身安全,生产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必须进行的。而生产车间的设备安全管理是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生产安全管理,首先要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做好设备安全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一要做到精细保养,坚持每天交接班时检查设备;其次要做到勤检修,坚持每周一停机保养,及时更换易损零件,加油检测,确保生产高效运行;再次要工作人员操作好,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杜绝违规开机、停机等不规范操作。印刷设备安全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印刷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有效印刷。因此定期的设备维护对车间正常的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3.3 提高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综合素质
在印刷企业生产中,生产管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生产车间作为生产管理的基础,一定要配备熟悉整个工作流程的现场管理经理。现场管理经理要有专业的印刷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现场管理经理作为生产管理人员,要有一定领导影响力和领队能力,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给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来,提高效率,顺利地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生产车间管理是印刷企业不可忽视的基本工作,加强生产车间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印刷企业要想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得探索绿色印刷,就一定要将生产车间的管理做好。印刷企业加强生产车间的管理,是为了企业能确保生产有秩序顺利进行,保证各项生产工序正常运作,从而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宗辉.面向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8.
[2]郑兰英.中国印刷企业的发展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黄静.YP印刷厂生产管理问题改善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康雨,郝永平.车间管理系统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4).
[5]薛小伟.车间管理四管齐下当见成效[J].中外玩具制造,2008(09).
[6]刘宝珠.浅谈车间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2004(06).
[7]康启来.印刷企业生产管理之我见[J].印刷经理人,2009(01).
[8]宋建林,李景元,宋润栓.车间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J].车间管理,2003(04).
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外界和自身原因导致它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阻力。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希望文中的论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企业自身建设 金融危机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3000多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虽说中小企业个体竞争力不强,但是他们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011年 10月20日,浙江信泰集团重新开工,冷清的工厂在持续几天的老员工登记和新员工招聘之后恢复了生机。一个月前,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被发现不辞而别,工厂也因此停工。因信泰集团在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地位,加上胡福林之前有近百名温州商人因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跑路”,所以,胡福林的出走被视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表征,并成为温州商人“跑路”的一个节点,在此之后“温州商人跑路潮”、“中小企业陷入倒闭潮”、“民间借贷接近崩盘”等关键词涌上媒体。
人们在惊愕的同时,也在思考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它们举步维艰,失败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其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逐步改善中小型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财务管理问题。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希望文中的论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是容易造成在财务管理上出现如下问题:
1、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没有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其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致使它们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导致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为中小型企业融资做担保,有时即使银行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由于资金的问题,企业主必须需找短期化投资目标,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企业长远规划发展,缺乏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盲目性投资现象普遍存在。
2、中小企业管理观念陈旧
中小企业中企业领导者由于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的认识,他们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容易造成他们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3、中小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
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设立了会计财务机构,但是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他们都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教育,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财会人员专业技能低,导致企业会计工作随意,财务工作极不规范。也有不少的小企业根本不设会计机构,或虽设会计机构却形同虚设。财务与会计不分,没有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这种现象的后果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内部管理混乱,更严重的是因此而使会计信息失真,企业无法用会计信息指导和发展生产。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
1、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在进行具体的财务管理操作之前,其经营者与财务负责人应该首先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因为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导向约束和评价的功能,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企业可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能够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去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来促进整个企业的快速、健康和长远的发展。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目标取决于企业生存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
2、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例如,针对目前温州中小型企业的现状,温家宝总理国庆期间对温州进行考察前后,中央、浙江省、温州市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救市”以帮扶中小企业,甚至对个别企业进行了特殊关照,比如温州政府要求银行对于信泰集团“不抽资、不压贷”,温州市浦江县政府提供3000万元过桥资金(一种短期资金的融通,期限以6个月为限)用于信泰集团旗下浙江中硅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银行还贷。不难看出,只有得到政府的帮助,中小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下一步政府机关应该专门为它们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其它支持政策。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样必然导致一些问题。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模式,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强化风险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巩亦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5,(03)
[2]张树莲.谈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6,(04)
[3]胡世强.小企业财务管理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出版社,2005
[4]冷毅.资金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J] .会计之友,2006,(05)
[5]刘淑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 会计之友,2006,(05)
[6]石红明,李柏春.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 (0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世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界的必然选择,也是现代经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熟企业管理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产物。我国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控制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本为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混乱的现状,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企业特点,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对策
1.引言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我国会计、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近年来因内部控制失效而发生的恶性管理舞弊事件,都要求企业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构造有效运作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文献回顾
本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企业是市场中的企业,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此外,还考虑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系统的特征,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来界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边界和范围,并从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1]。
从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来看,内部控制经历一个从零散到系统、从分散到统一的发展过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曾被视为是一种解决许多潜在问题的有效方法。企业届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可以使公司保持在实现利润目标和完成公司使命的轨道上,并且使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减到最小;可以使管理层能够处理迅速变化的经济和竞争环境、多变的顾客需求和偏好,并重新构筑新的增长;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减少财产损失的风险,并有助于确保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与规章制度的符合性[2]。所以,各国政府监管部门、研究组织和企业都把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出具可靠的财务报告以及遵循法律法规的首选手段。但是,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引爆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颗重磅炸弹。其后续影响颇大,其一,它给政府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采取了更严格的监管;其二,它迫使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者重新审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已有研究成果,反思当前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得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法律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行业特色比较明显,在内部控制的定位、目标以及评价和报告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尚处于从分散到统一的发展过程中。从国内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来看,有的是会计控制,有的是管理控制,有的是内部控制,其范围、目标、内容和体系各成一派,自成一家,处于一个“诸侯争霸”的局面,但总体上层次较低,没有能够从企业本质、企业整体效率的角度来研究内部控制,进而构建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和框架结构。从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设来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远远不够,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把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仅仅理解成对政府监管规则的一种遵守,态度积极,但反应却不灵敏,从整体上来说有效性较低[3]。这些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企业经营效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财务舞弊行为较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从而进一步引发了资本市场的萎靡和投资者信心的降低,这一切都在安然事件后的美国得到了验证。鉴于这种现状,我们比欧美国家更需要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力度,加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预期经营目标,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确保企业相关资料的准确与可靠,贯彻落实企业的经营方针,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系列自我评价和调控措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营私舞弊和不法行为,保证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3.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企业面临的经济改革任务要求企业必须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就是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的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并执行这些决策以及监督其执行力度,从而达到落实企业内部责任制和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促使企业成为现代化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市场法人主体。
3.2 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要求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行为,督促他们及时准确的提供企业所需资料,为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提供有力的管理支撑,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从而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5]。
3.3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在资本市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今天,企业的投融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其科学合理的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确保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当前,部分企业尚未针对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部分重要岗位缺乏必要的相互监督机制,无法确保企业会计信息准确真实[8]。人事政策不完善,部门职责尚未进行明确分工,不能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另外,企业制度不全面,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仅由领导拍板,加大了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4.2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将其看作一个监督机构,弱化了其应有的功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十分有限,无法全面的在企业内部查错纠错,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实现防范于未然。虽然我国虽然建立了由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的外部监督,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内部审计活动,从而收效甚微。
4.3 企业管理者内控意识较弱
受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认识不足,只将其理解为章程操作,无法将其运用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产生经济效益,还会阻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致无法有效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
4.4 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对其业务素质并不重视,这加大了企业财会人员违规操作的可能性,由此无法保证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真实地反映企业真正的风险与收益,给企业经济秩序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5.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必须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5.1 重要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的重要事件。
5.2 全面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当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全面覆盖企业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5.3 适应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5.4 制衡性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当在企业治理结构、权责利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关系,同时兼顾企业的运营效率。
5.5 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当尽可能地降低耗费、节约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探析
6.1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必须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内控监查制度等;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做到账物分管,确立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1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体系,建立重要领导离任进行责任审计的制度;重大项目的投资、担保、抵押、质押及关联方交易等重大经济活动都要建立严格的层层审核制度;同时,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等人事制度,制定严格的个人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并做到考核及时、奖罚到位。
6.2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确保企业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树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将审计机构直接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下,与其他只能机构相分离,充分发挥监事会对公司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的监督作用;其次,完善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从违规违纪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为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咨询服务作用;再次,重视内部审计的全过程,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
6.3 强化外部监督的力度
为了强化企业的外部监督,我国已经形成了政府监督部门(如工商、审计、财政、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和社会监督体系(如注册会计师审计和社会舆论等)。在监督过程中,政府的各监督部门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系统,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与评价(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各种管理控制方法是否有效贯彻执行;内部审计是否独立;企业能否自觉接受外部监督等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的监管,确保注册会计师能以独立、客观、公正地第三者身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审。另外,要鼓励新闻媒体发挥社会舆论监管的职责,时刻关注和披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6.4 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把最高管理者自身和其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企业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并严格按照企业制度履行职责,确保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必须要让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公司财务,将财会机构的设立、运行和管理纳入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同时要对公司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合理的规范配置。
6.5 建设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文化
企业管理层要建设良好的企业内控文化,在企业管理层和基层中开展有关内部控制的培训,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12]。在企业采购销售环节做好监督和控制,操作业务要透明化、公开化,严厉打击商业行贿、受贿等行为。
7.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只有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才能使企业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企业要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制定实施相应措施,实现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把企业风险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苏红敏.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陈素珍.浅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对策[J].会计师,2009.2.
[3]张海兰,冯建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9.3.
[4]班规秦.试论企业建立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3(5).
[5]张彦.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经济出版社,2010.5.
[6]李玉川.浅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现代商业,2010.6.
[7]周林.新经济形势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J].财经界,2011.3.
[8]赵丽丽.浅析企业内部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0.3.
[9]林艳.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会计师,2010.4.
[10]马彦玲.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0.4.
[11]唐丽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0.3.
[12]肖巍.浅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改进[J].财经界,2010.1.
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由组织计划以及各种和保护资产与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相关的程序以及记录所构成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内部控制制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中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会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也在快速完善,特别是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改善。国内的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但是因为起步较晚,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管理制度的不匹配,特别是在内控制度方面更是与企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营效率,建筑施工企业就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特别是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是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这两个方面。
(一)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由组织计划以及各种和保护资产与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相关的程序以及记录所构成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能够符合管理部门的各项要求,因此,相应的经济业务的记录就需要根据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或者是其他的各种相关的标准编制出财务报表。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要拥有一套有效的程序,通过程序能够根据管理部门的需要来保证各项经济业务以及各项制度能够正确的实施。在内部控制中,内部会计控制是核心内容,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根据《内部会计规范——基本规范》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货与收款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等诸项内容。
(二)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主要是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对管理方针的贯彻有关。主要受到控制环境、信息和沟通、内部监督、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其中控制环境是各项内容的主要基础,因此,需要在对控制活动进行规划时对企业有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而风险评估活动与控制活动的开展则是建立在其内部的信息沟通的基础上的。有鉴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管理组织机构,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的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此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中的相关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
当前,在建筑企业中还有部分的员工对于内部控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1)认识不够全面,有部分员工片面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各种成本的审核监督、对企业资产的安全控制等,其认识不够全面,最终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不能够根据正确的程序和步骤来实行内部控制;(2)认识滞后,有部分的员工不能够充分的掌握最新的内部控制知识,难以跟上施工企业发展的需要;(3)认识错误,有部分员工从一开始就没有对内部控制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的摆设,对于各种制度和规定都不去进行执行和实施。正是因为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使得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重经营轻生产,重技术轻管理。
(二)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够完善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许多,例如领导的不重视、员工的不积极等,这些原因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各种相关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能跟上。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内容的管理活动,例如财务、人事、生产、采购等等。如果只是涉及到其中的某个方面,那么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也就难以满足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的各项要求,很容易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偏离其原有的控制中心,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三)部分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蓄意破坏
虽然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企业的管理进行规范,但是难以有效的防止那些负责监控的管理者对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职权进行滥用。还有的高层管理者往往会因为时间机会成本的不利因素的压力而故意的去避开某些预定的控制程序,或者是指使自己的属下去故意避开这些控制程序。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很多企业中出现各种重大舞弊和报表严重失真的现象。
(四)沟通机制不够完善,造成沟通障碍
基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生产特性,建筑施工企业有着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施工企业内部环境复杂多变,而且管理部门相当多。这就容易在各个管理部门的沟通之间出现信息传递上的问题。特别是项目与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相当的困难,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信息的传递不畅直接导致了管理者和员工不能明确其在内部控制程序中所应该肩负的任务和责任,影响他们行动的有效性。施工企业无法及时得到项目的有效信息,在上情下达过程中,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一)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建筑施工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需要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首先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虽然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董事会,但是与董事会相配套的其他各种专业化组织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在董事会干预下所建立的预算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其他各种专业的委员会。其次是需要有足够的内控意识。这一点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逐渐的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最后是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目标、核算机制的建立等等,都需要靠企业的内部职工来实现,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就不能忽略了对员工的了解。
(二)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内部控制制度中会计控制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必须要制定出较为详细的会计岗位责任制,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自己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岗位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在不同的岗位上配置会计控制人员,并需要对岗位职责、工作目标、标准等进行规定;(2)对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完善,首先需要对合同管理进行完善,建立起完善的合同评审制度,其次是加强索赔意识与索赔管理,防止业主与开放商因为信誉不良而带来的各种风险,最后是需要关注授权代理风险;(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通过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的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与经营计划的实现;(4)建立起通畅的内部控制信息通道,如今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对企业的竞争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如果内部控制信息因为无法快速传达,则难以使得决策层做出响应的对策。
(三)对关键业务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内部控制活动必须要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但是因为内部控制人员能力以及精力的限制,以及出于成本效益方面的考虑,如果采用对关键业务实施重点控制,那么要比平均用力将更加的有效,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施工过程的内部控制、施工结算的内部控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对财产物资的保全控制尤为重要。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财产物资的定期盘存制度,通常可以采用先盘存实物再核对账册的方法,看账实是否相符。
(四)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和沟通体系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有效的构建起其自己的信息和沟通体系,那么就能有效的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发挥其作用。一个完善的信息和沟通体系能够有效的及时传达各种控制制度的改动、成效评定、控制报告的拟定和以及改进建议等各种内容。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要根据控制系统的具体需要来对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进行识别,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和处理,并及时的将这些信息准确、经济地传递给相关的人员,使得他们能够尽早的清楚的了解到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知道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就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交换,让他们能够更加顺利的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此来增强竞争力。并且还需要在不断的是实践过程中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建新.浅谈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甘肃科技,2008,(10).
[2] 齐春枝.推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
[2] 刘思蘧.建筑施工企业内控管理初探[J].现代商业,2010,(32).
企业管理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为其所服务的客户创造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以实现企业的所有者效益最大化,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自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中国企业进入了内部控制的全面应用阶段,本文拟就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阐述,提出了通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对内部控制各要素相关的业务循环层面的关注哪些环节,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达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作用
财政部等五部委2010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连同之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有了全面规范的建设指导性文件。内部控制被人们认识到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比如企业的经营成效、会计信息可靠性及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而对企业采用的一种控制手段。内部控制的缺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各种舞弊及经济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一、内部控制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为其所服务的客户创造满意的产品与服务,以实现企业的所有者效益最大化,并能永续经营,为达到这个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战略制定环节开始,不得像过去仅靠“拍脑袋”决定事情了,应当融合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执行、评价、纠偏的全过程。如何确保经营方针的上行下达,达到经企业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管理中扮演了无法替代的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的严重问题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例子时有发生,像光大“乌龙指”事件、郑百文事件、安然事件等,都表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要素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有效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
公司治理结构状况体现了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一个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必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订立、实施、修订使期更符合企业的管理目标、再实施的过程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企业应在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组织结构要求的规定之框架下,充分调研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至经营管理机构等方面建立细化的或易操作性的规范体制,形成权责分工明确、激励与约束相制衡的关系,同时,企业高管要在企业构建积极的整体价值观文化,以人为本,培养员工集体荣誉感,倡导开拓创新、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企业应当依据其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合理设置机构人员,确保机构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可以通过编制宣导内部管理作业手册,业务流程图,岗位职责描述书,权限手册等方式促进企业全员参与内控,提高制度的透明性及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使各级员工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
(二)从公司各业务层面建立风险\估应对作业机制,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依据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企业内部控制指导性文件中对于的风险评估及应对相关的要求,建立起风险管理组织。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对各业务层面建立起风险清单,分析关键控制环节所面临的潜在威胁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的预案,以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最低程度。
(三)科学制定企业各业务循环处理程序和方法
为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发生有效的牵制效果,避免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需要在制定各项业务流程时把控好各个关键环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通常需要做好的主要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的主要有:
会计核算过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非出纳人员编制、往来应收与应付的核算、相应复核批准、会计档案保管相分离;会计核算与相应的稽核检查,应予分离;电算化的企业中的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审查、档案保管应当予以分离。
采购付款循环:物资请购与审批,多次询价与供应商的选择,购买合同的签订与审批,付款的安排与批准,采购、货物验收与相应的会计记录等都应当相分离。
生产循环:存货的请领、审批、发放与登记相分离;存货的保管、收发专人负责,不得同时负责采购或销售,也不得进行会计部门存货总账、明细账的登记作业;同时,应限制无关人员接近资产或办理物资收发;发料人员依据工单产品定额标准发货,超出标准的异常请领需要经过特别核准;财物的保管与清查相分离,以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工薪的起止计算时间决定、出勤记录与复核、工薪发放、记录等职务应相互分离。
销售与收款循环:销售业务相关环节,如:售价的审批、信用额度的审批、结算方式、销货合同的订立、销售单的编制、销售折让与退货等批准与经办应予以分离;发票开具与发货、开票与收款、销售收入账的记录、款账的记录和收款应分离;对于现金收款交易要向客户不定期的函证,以期事后检查交易的真实性;记账、收款和寄对账单应分离。
筹资与投资循环:为保证审批者评判计划的优劣的独立性,投资与筹资计划编制与审批应适当分离;债券和股票由有资质的机构代理发行及托管,经办人员限制接触会计记录;收、付款的人员与会计记录同负责相分离。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大小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业务中的内部控制的构建应当考虑与其相适应,以使其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四)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利用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共享,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正确运用
企业应当通过建立对内部控制文件政策的发布渠道、组织对内部控制文件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或内部稽查考核等制度,以加强信息沟通。
对于有条件的企业,在实施ERP及OA系统过程中应当与开发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要求全员积极参与,整合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大部分人工控制活动固化为系统的自动控制,通过在系统中进行适当的权限设置,实现了内部的业务数据共享,既加强了信息沟通的效果,又可减少或避免了人为的疏失。
(五)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企业应当通过设立高度独立于其他内部部门的内部审计等机构对各项日常经济业务进行监督,以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中。在企业发展战略、高管变动、重要业务流程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依据风险评估状况以及平常监督的有效性等确定对内部控制的该方面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核查。
三、持续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一)系统、连续、全面的风险评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的有效性,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风险恰当性
由于当前的欧债风波、美国次贷危机等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世界经济复苏仍存不确定性,企业间的竞争中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只有那些注重风险意识,建立了风险控制有效机制的企业,它们提高了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对于风险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决策,给企业避免大的经济损失提供了有力的屏障。
(二)恰当的评价考核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能够相对准确的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弘扬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同员工的生涯规划、企业的培训计划结合起来的绩效考核评价,必然会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一个团结的、不断进步的团队对于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无疑是极其关键的。
(三)有效的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内部控制制度目标之一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利用牵制原则减少舞弊及差错的发生。在内部控制有效执行过程中,有效的减少了资产流失或损失,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使得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通过实施内控体系建设,企业实现了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有效链接,在企业内建立起了覆盖各业务层面的全领域控制与激励系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课题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4
[2]潘晓尧.企业管理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10.2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
本文关键词:面向中小型印刷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3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