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流制造系统下双产品配送策略优化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426.61;F252.1
【部分图文】:
?TD公司算例研究?????表5-4?(续表)??节点号?配送量(件)到达时间?节点号?配送量(件)到达时间^??0?17.99?—?—?—?—??通过Matlab仿真计算发现,当生产转换节奏为时,经过优??化后的两种配送策略均优于配送部门之前的配送情况,且混装配送策略下的最优??目标函数值小于不混装配送策略下的最优目标函数值。图5-1当生产转换节奏为??尸=1100,2?=?1400时,三种配送情况目标值的对比图。因此当生产转换节奏为??户=11〇〇,0?=?14〇〇时,TD公司计量中心的配送部门最好选择混装配策略,且配送??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配送路径及每次配送中每次产品的配送量如表5-2。??
在双产品的混流制造系统中,当生产节奏固定时,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配送??策略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前面第四章已经对该问题进行了模型研究并通过5.2??节具体算例数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5.2节的具体数值算例分析,本节将生产??节奏对配送策略选择进行敏感性分析,阐述相关管理内涵并为管理者提出合理建??议。??6.1生产转换节奏对混流制造系统下配送策略选择的影响??从4.2.1节和4.2.2节在构建产品进行混装配送和不混装配送模型前期对总配??送次数r和(Z;+Z;)的分析可以看出,总配送次数是由产品总需求\?2、生产转??换节奏P,0以及车辆转载能力c组成的参数表达式。当其他参数固定时,生产转换??节奏是影响总的配送次数以及每次配送对应的出发时间的主要因素。图6-1和图??6-2分别为当P?=?900,0值变化时,混装配送策略和不混装配送策略总配送次数变??化情况。????P=90C时混装配送策略总配送次麪变化情况????
?3000??Q值变化??图6-2?P=900时未混装配送蛋略总配il次数变化t身况??(a?=?0.7,c?=?3500,?7?=?3,?1?=15478,?2?=13907?)??Figure?6-2?Change?of?total?distribution?number?of?non-mixed?distribution?strategy?when??P=900a?=?0.7,c?=?350057?=?3??1?=?15478,=13907??在混装配送策略和不混装配送策略的模型构建中总的配送次数和每次配送对??应的出发时间是导致这两种配送策略目标函数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总配??送次数比每次配送车辆的出发时间对目标函数的影响更重要。而且当总需求和客??户点固定时,总配送次数直接影响每次车辆配送所涵盖的客户点,即影响模型中??的决策变量。??由5.2.1节可知TD公司计量中心所拥有的车辆装载能力为3500,因此在确定??生产节奏时要考虑到尸+?0?<?3500。当尸=900时,那么g?e?[1,2600],使0在该区间??内变换,得到两种不同配送策略下的最优目标函数值分布情况如图6-3。??P为900时两种配送策略目标值变化趋势??|?H?i??.一?60000?—??—'一 ̄—????—????????['|?500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显龙;蒋莎;;电子商务环境下多阶段动态路径问题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年04期
2 王淑云;孙虹;;随机需求下冷链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6年02期
3 朱佳翔;谭清美;蔡建飞;江涛涛;;基于双重不确定性的应急物流配送策略[J];系统工程;2016年03期
4 陈玉光;陈志祥;;基于准时送货和最小耗油的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S1期
5 王超;穆东;;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求解VRPSPDTW问题[J];系统仿真学报;2014年11期
6 史昊;何俊生;马畅;;求解软硬时间窗共存配送路径问题的改进遗传算法[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朱玲;吴迪;;需求可拆分的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路径优化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年06期
8 刘涛;梁春华;;一种求解生产-配送问题的协同优化方法[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陈迎欣;;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车辆路径优化问题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年06期
10 蒋国璋;肖勇;唐秋华;王娟;雷正奇;;混装生产排产序列MILP建模与仿真优化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贵兵;混流制造系统生产物流关键问题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彦超;基于JIT采购的混流装配线物料配送方式改进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邓丽君;基于客户满意度的物流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王运发;二级供应链生产配送协同计划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赵苗;企业生产—配送—客户的协调优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谢毅;需求可拆分的物流车辆路线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4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87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