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流延膜的雾度与结构
发布时间:2020-12-06 07:14
向纯聚丙烯(PP)流延膜中引入了5%~15%(w)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利用白光干涉轮廓仪观察流延膜表面三维形貌,利用激光光散射研究了引入LLDPE后PP流延膜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用DSC研究了PP/LLDPE共混物在非等温结晶过程中的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引入LLDPE可使PP流延膜的雾度从约2%降至1%以下,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LLDPE的引入使PP流延膜表面的起伏变小;LLDPE的引入破坏了PP的球晶生长;PP/LLDPE共混物中PP和LLDPE组分的结晶温度分别比纯PP和纯LLDPE高,共混物中两组分存在相互作用。WAXD表征结果显示,向PP流延膜中引入LLDPE后,PP的晶型由以介晶为主转为以α晶为主,且PP晶体表现出显著的取向。
【文章来源】:石油化工. 2020年06期 第569-575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纯PP(a)和PP/LLDPE共混物(b)流延膜的激光光散射图
采用白光干涉轮廓仪观察了纯PP及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三维结构,结果如图3所示。纯PP流延膜表面呈现周期性的起伏结构,起伏结构被认为主要是由熔体弹性以及附近的结晶引起的[13]。与纯PP流延膜相比,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起伏平坦一些,且带有更加明显的取向性。统计各个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见图4。由图4可看出,向PP中加入5%(w)LLDPE后,流延膜表面的粗糙度明显下降;随着LLDPE含量从5%(w)增至15%(w),表面粗糙度变化不大。这与表面雾度的变化规律相对应。由于该系列流延膜的内部雾度均为0,表面雾度的降低直接引起流延膜总雾度的降低,从而使薄膜的透明性更好。图3 纯PP及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三维形貌(水平方向为MD方向)
纯PP及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三维形貌(水平方向为MD方向)
本文编号:2900953
【文章来源】:石油化工. 2020年06期 第569-575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纯PP(a)和PP/LLDPE共混物(b)流延膜的激光光散射图
采用白光干涉轮廓仪观察了纯PP及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三维结构,结果如图3所示。纯PP流延膜表面呈现周期性的起伏结构,起伏结构被认为主要是由熔体弹性以及附近的结晶引起的[13]。与纯PP流延膜相比,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起伏平坦一些,且带有更加明显的取向性。统计各个表面的粗糙度,结果见图4。由图4可看出,向PP中加入5%(w)LLDPE后,流延膜表面的粗糙度明显下降;随着LLDPE含量从5%(w)增至15%(w),表面粗糙度变化不大。这与表面雾度的变化规律相对应。由于该系列流延膜的内部雾度均为0,表面雾度的降低直接引起流延膜总雾度的降低,从而使薄膜的透明性更好。图3 纯PP及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三维形貌(水平方向为MD方向)
纯PP及PP/LLDPE共混物流延膜的表面三维形貌(水平方向为MD方向)
本文编号:2900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290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