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旅游地区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生产研究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旅游地区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生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文化与空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不再被完全视为空间中被动的构成,而被视为推动空间演化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逐渐由消费性资源向生产性资源转变。对于参与世界旅游开发影响下的民族地区,文化空间生产正成为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改变产业结构、吸引消费的重要引擎。因此,文化空间生产逐渐成为一种空间生产方式,即空间的文化性生产。在此过程中,政府、游客、经营者、本地居民等主动或被动、直接或间接地卷入文化空间生产。国外学者对文化空间生产的研究较为翔实,特别是对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文化空间生产行为与方式的研究。相对而言,国内学者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且对文化空间生产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鉴于此,论文在第一章阐述了拉卜楞镇藏餐厅的饮食文化变迁情况;在第二章至第三章,解析藏餐厅的空间格局及饮食文化空间格局;第四章通过对基于政府、游客和经营者的概念性框架的建构的基础上,分析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的生产机制。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藏餐厅的饮食文化变迁。1.藏餐厅在建筑、色彩、装饰等方面变得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民族装饰风格,开始大胆引进现代装修内容;2.在饮食器具方面,以现代饮食器具为主,辅以民族器具作为餐厅装饰;3.在菜单形式方面,以写实型的命名为主、写意型为辅;4.在烹饪原料方面,藏餐原料仍然主要来源于高原上的牦牛肉、羊肉、青稞等为主,同时使用现代烹饪食材和调味品;5.在烹饪方式方面,主要以传统烹饪方式为基础,同时引进中餐、西餐的烹饪方式;6.在餐点种类方面,不断丰富餐饮种类,包括传统藏餐、炒菜、火锅、面食、匹萨、印度咖喱饭等。第二,藏餐厅空间格局变迁。1.研究区藏餐厅数量以寺院为中心逐渐向外围递减。主题藏餐厅追逐于交通干线的黄金区段,藏餐吧趋于人流、物流集散地(商业街、步行街),传统藏餐厅在区位选择上更多借助于拉卜楞寺的影响力。2.传统藏餐厅仅服务当地藏民的就餐功能,主要分布于商业主街的北侧及尕寺沟路北侧,呈“L”型分布规律。3.藏餐吧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外地游客就餐、文化体验为主,集中分布于步行街与拉卜楞寺东侧尕寺沟南部,呈“丁”字型分布规律。4.主题藏餐厅是开放性的饮食—文化复合空间,呈两极不规则分布,主要分布于S312干线沿线。第三,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格局。1.在藏餐厅横向比较中,繁复型主题藏餐厅拥有文化生产原真性、饮食生产专业性的双重发展优势,文化、饮食相辅相成。2.文化型主题藏餐厅与文化型藏餐吧注重文化专业性建构,但饮食过于简单;而文化型藏餐吧较之文化型主题藏餐厅,其经营者由于受到专业背景和从商经历的限制以及经济利益的趋势,在文化生产过程中“藏文化”极易流于符号化。3.饮食型藏餐吧与饮食型传统藏餐厅,对饮食生产拥有专业操守,能通过饮食品质吸引顾客,但其缺少文化凝聚力;而饮食型藏餐吧较之饮食型传统藏餐厅,其在饮食专业性与多样化方面略胜一筹,但传统藏餐厅专注于藏餐原真性方面的呈现。4.简约型传统藏餐厅,在餐饮质量和文化建构上均存在先天不足,因文化内涵、饮食专业操守的缺失而逐渐趋于大众化、平庸化。第四,藏餐厅动力机制。1.在市场经济下,绩效是衡量藏餐厅文化空间生产好坏的唯一标尺。2.而经营者的文化背景和经商管理经验是制约藏餐厅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因素。3.不同的消费群体对文化感知不同,游客在短时间的用餐过程中感触较深的是藏文化“符号”,而藏族民众却对深层次的藏族传统文化产生共鸣。4.不同藏餐厅横向比较而言,受内在驱使的传统藏餐厅文化再生产是对历史传承的延续,外在世界创作的藏餐吧再生产是经济规律的具体体现,文化适应的主题藏餐厅再生产并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受宗教、政策及社会心理等影响与制约。
【关键词】:拉卜楞镇 藏族厅 文化空间生产 动力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7.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综述11-15
- 1.3 相关理论基础15-16
- 1.3.1 文化生产理论15
- 1.3.2 空间生产理论15-16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16-18
- 1.4.1 研究思路16-17
- 1.4.2 主要内容17-18
- 1.5 研究区概况及其资料来源及其方法18-21
- 1.5.1 研究区概括18-19
- 1.5.2 研究方法19
- 1.5.3 调研过程19-21
- 第二章 藏餐饮食文化的演变趋势与特征21-29
- 2.1 藏族饮食文化21-22
- 2.1.1 藏餐发展历程21-22
- 2.1.2 藏餐饮食文化22
- 2.2 拉卜楞镇的藏族饮食文化22-24
- 2.2.1 拉卜楞镇至今保持不变的藏餐饮食文化23-24
- 2.2.2 拉卜楞镇已经发生改变的藏餐饮食文化24
- 2.3 1980年代以来拉卜楞镇藏餐厅的饮食文化24-29
- 第三章 藏餐厅的空间格局29-40
- 3.1 近代时期29
- 3.2 改革开放时期29-32
- 3.3 空间分布32-40
- 3.3.1 总体特征32-33
- 3.3.2 主题藏餐厅空间分布33-35
- 3.3.3 传统藏餐厅空间分布35-37
- 3.3.4 藏餐吧空间分布37-40
- 第四章 藏餐厅的三类饮食文化空间格局40-63
- 4.1 主题藏餐厅40-46
- 4.1.1 文化型主题藏餐厅41-42
- 4.1.2 繁复型主题藏餐厅42-46
- 4.2 传统藏餐厅46-53
- 4.2.1 简约型传统藏餐厅47-50
- 4.2.2 饮食型传统藏餐厅50-53
- 4.3 藏餐吧53-62
- 4.3.1 文化型藏餐吧53-60
- 4.3.2 饮食型藏餐吧60-62
- 4.4 小结62-63
- 第五章 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的生产机制63-83
- 5.1 概念性框架63
- 5.2 政府的行为63-67
- 5.3 游客的行为67-69
- 5.4 经营者的动机69-78
- 5.4.1 主体结构69-72
- 5.4.2 经营者的主要动机72-73
- 5.4.3 不同类型的专业资本73-74
- 5.4.4 核心价值观的差异74
- 5.4.5 经营者身份剖析74-78
- 5.5 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78-83
- 5.5.1 传统藏餐厅空间生产动力机制78-79
- 5.5.2 藏餐吧空间生产动力机制79-80
- 5.5.3 主题藏餐厅空间生产动力机制80-8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3-88
- 6.1 主要结论83-87
- 6.2 尝试创新87
- 6.3 不足与展望87-88
- 参考文献88-92
- 附录92-98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98-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秋月;于帆;;从地域饮食文化谈冰箱设计[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5期
2 戴跃侬;陆涓;;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之跨文化比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香港的饮食文化[J];技术监督纵横;1997年11期
4 沈晓夫;美军核潜艇上的饮食文化[J];航海;2003年04期
5 贺菊莲;;饮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贵州新农村建设(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1年03期
6 张茜;;冬至节俗及其饮食文化的变迁[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高巴雅力格;王宗霞;王文梅;萨日娜;杨艳芳;;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及开发利用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年04期
8 晓海;法国饮食文化撷趣[J];技术监督纵横;1999年04期
9 高博;;浅析中国白酒包装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06期
10 ;腊八粥——五谷丰登[J];中华民居;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丽华;;穆斯林饮食文化特色[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2 潘世杰;;回族饮食文化禁忌理念解读[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3 赵卫东;;论云南回族饮食文化[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4 蔡晓梅;;西餐饮食文化在广州的传播与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马静;;以科学发展观倡导先进饮食文化[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姚伟钧;刘朴兵;;中国中部饮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许先;;试论饮食文化的品位[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郑耀星;王泽巍;;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刘鸿模;;建设先进的都市饮食文化[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10 刘鸿模;;抓住世博机遇,推进上海饮食文化的发展[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意克;月饼的伪饮食文化[N];国际商报;2005年
2 巢宏伟;我市加快推进商贸饮食文化项目建设[N];九江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沈毅 王卫;为保护挖掘凉山饮食文化[N];凉山日报(汉);2008年
4 邹晓东;军营饮食文化刍议[N];解放军报;2008年
5 周鹏军 记者 范炬炜;专家提出现代军营饮食文化新理念[N];解放军报;2009年
6 记者 覃凤春;饮食文化展台“糕点”华丽登场[N];东莞日报;2009年
7 徐麟;第四届江苏长江饮食文化节将召开[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8 8730部队;充分体现内涵标准 大力建设饮食文化[N];人民武警报;2011年
9 军需物资部;准确把握文化精髓 扎实提高保障效益 谱写现代警营饮食文化建设崭新篇章[N];人民武警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黄伯源;新福苑:东莞水乡饮食文化倡导者[N];东莞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买提库尔班·买吐迪;维吾尔饮食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朴兵;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菩提;韩中节日饮食文化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史红梅;地理教学中我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庞瑛;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佳;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西饮食文化比较[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斌;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与创新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6 王守权;西夏饮食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Nataliia Kolesnykova(娜塔莎);中西饮食文化内涵与观念[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娜;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王一龙;温州饮食文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10 何雅沁;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及其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旅游地区藏餐厅饮食文化空间生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05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