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底物流加/供氧和发酵还原力调控模式下典型发酵产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09-01 12:09
我国发酵产业的产品总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发酵工业大国,其中利润率较低的大宗发酵产品占据着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何提高和改善典型大宗发酵产品合成过程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性是发酵工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除了分子改造和菌种选育外,发酵工程和代谢工程技术也是提高发酵生产和经济性能的重要手段。大宗发酵产品的合成过程存在着诸多共性问题:目标产品的得率和发酵原料的利用率较低;发酵原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60%-70%左右,直接使用廉价发酵原料往往难以达到所期望的发酵性能;发酵过程的过程控制/优化基本依靠传统的动力学模型或操作者的经验/知识,直接对发酵过程实施有效的、特别是在线控制和优化较为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博士论文以大宗发酵产品,即典型的好氧发酵产品(头孢菌素C/糖化酶)和典型的厌氧发酵产品(丁醇/丙酮)的生物合成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并建立与此相对应的底物流加/供氧和发酵还原力调控模式下合成典型发酵产物的关键技术,结合使用廉价发酵原料、旨在提高大宗发酵过程的生产性和经济性。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利用顶头孢霉菌好氧发酵合成头孢菌素C(CPC)时需要还原力NADPH,添补豆油是提升NA...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糖化酶生产过程中黑曲霉形态变化(批次#D)
酵母在纯培养、混菌培养、混菌培养同时外添少量丁酸条件cal shapes of C. acetobutylicum and S. cerevisiae in pure cultivatco-culturing system with/without exogenous butyrate addition条件下的菌体形态;c 和 d:37℃酵母纯培养的菌体形态;e菌体形态;g 和 h:混菌培养同时外添少量丁酸条件下的梭菌醇浓度的增量(4.11 g·L-1)是来源于丁酸转化还是葡定和分析,因为这与 ABE 发酵的经济性息息相关。验数据拟合对外添的丁酸转化为丁醇的得率进行了醇的理论得率为 48%。考虑批次#4 的残余丁酸浓度丁酸对丁醇合成的贡献率仅为 42%((4.0-0.39)×0的 52%丁酸被梭菌吸收进入到胞内,营造出高丁酸(58%)是通过间接方式实现的:(1)高的胞内丁其有益于 NADH 合成[127, 135]。(2)高的胞内丁酸浓外分泌,而其中存在有益于丁醇合成和梭菌耐受的氨表明,批次#4 中 64.0 g·L-1的葡萄糖被梭菌消耗(表 12.7 g·L-1被丙丁梭菌代谢,如果 12.7 g·L-1的碳源
本文编号:3376954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糖化酶生产过程中黑曲霉形态变化(批次#D)
酵母在纯培养、混菌培养、混菌培养同时外添少量丁酸条件cal shapes of C. acetobutylicum and S. cerevisiae in pure cultivatco-culturing system with/without exogenous butyrate addition条件下的菌体形态;c 和 d:37℃酵母纯培养的菌体形态;e菌体形态;g 和 h:混菌培养同时外添少量丁酸条件下的梭菌醇浓度的增量(4.11 g·L-1)是来源于丁酸转化还是葡定和分析,因为这与 ABE 发酵的经济性息息相关。验数据拟合对外添的丁酸转化为丁醇的得率进行了醇的理论得率为 48%。考虑批次#4 的残余丁酸浓度丁酸对丁醇合成的贡献率仅为 42%((4.0-0.39)×0的 52%丁酸被梭菌吸收进入到胞内,营造出高丁酸(58%)是通过间接方式实现的:(1)高的胞内丁其有益于 NADH 合成[127, 135]。(2)高的胞内丁酸浓外分泌,而其中存在有益于丁醇合成和梭菌耐受的氨表明,批次#4 中 64.0 g·L-1的葡萄糖被梭菌消耗(表 12.7 g·L-1被丙丁梭菌代谢,如果 12.7 g·L-1的碳源
本文编号:3376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37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