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对各层次的物流人才需求的急速增长,我国物流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之一。但由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学科的体系建设还不太完善,课程建设正处于探索、引进和消化吸收阶段。由此直接导致的现状是,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物流技术型和操作型人才的需求。分析该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对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定位目标不准确,培养模式不够合理,课程结构设置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不能适应市场实践需要等。因此,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改革研究是高职物流专业教育艰巨而又势在必行的工作。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3年开始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同样存在上述的各种问题,需要结合物流发展及市场环境变化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和修正,对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
2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目标
第一,探索贯彻“1221”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和改革;第二,笔耕论文新浪博客,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和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3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方法
3.1 “1221”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高职教育和校企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即“1221”人才培养模式。“1”是将学校建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2”是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第二个“2”是全面推行“双证制”,第二个“1”是建立一个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3.2 课程改革研究的基本思路
(1)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及“1221”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企业物流一线急需人才;(2)加强课程教学课件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物流管理实际的实践性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3)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不断改善教学条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校企结合新模式;(4)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4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改革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4.1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建设
通过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完成物流管理基础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队伍、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格认证等。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教案和教学课件。物流管理(下转第95页)(上接第46页)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物流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物流管理岗位职业标准和物流管理能力培养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依据从业需要设置教学的知识点和训练的能力点。课程设计了3个学习单元,分别以物流管理概论、物流管理基本功能、企业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内容为载体。每个学习单元中
本文编号:34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3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