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5:13

  本文关键词: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外部性理论 社会成本 城市快递中转场 选址规划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服务于城市范围的物流活动在不断的远离城市内部,快递行业作为物流产业的一部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所催生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城市快递服务的需求力度不断增加,单纯的市场竞争结果使得快递企业在选址问题上首要考虑的是土地购买或租赁成本,其次才是交通、客户集中度等相关因素。本文认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各快递企业在城市快递中转场的布局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规模大、人口聚集度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型城市尤为突出,由此引发的负外部效应对社会资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本文针对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通过参考国内外配送中心选址与物流外部性研究现状,确定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模型的建立方法;对快递、快递网络的相关概念、特点以及构成进行说明,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城市快递中转场在城市快递网络中的作用;对本文主要用到的基础理论进行了介绍。(2)对当前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和物流业用地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城市快递中转场用地逐渐向城市外部迁移的内在原因;对城市快递物流活动产生的负外部性进行分析,进而论证上述现象的出现使得快递物流活动的负外部效应愈发严重,造成社会成本的增加,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政府对城市快递中转场进行选址规划的构想,包括规划的特点及建设运营模式;通过将城市快递物流活动产生的部分外部性进行量化,建立已知城市快递中转场备选点条件下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模型,并构造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基本思路。(3)选取北京市典型区域进行实例分析,将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模型运用到实例当中,对模型求解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控制社会成本有效性,充分说明政府有必要规划建设此类带有一定公益属性的城市快递中转场,政府决策的结果跟企业自身决策的结果必定不同,政府的决策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实现社会福利的提升。
【关键词】:外部性理论 社会成本 城市快递中转场 选址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59.2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20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技术路线17-20
  • 2 城市快递网络及主要理论基础20-32
  • 2.1 城市快递网络概述20-25
  • 2.1.1 快递的概念20-21
  • 2.1.2 快递物流的特点21
  • 2.1.3 城市快递网络流程分析21-25
  • 2.2 福利经济学25-26
  • 2.2.1 福利经济学的概念25-26
  • 2.2.2 福利经济学的属性26
  • 2.2.3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26
  • 2.3 外部性理论26-30
  • 2.3.1 外部性的概述27
  • 2.3.2 外部性对社会福利的影响27-29
  • 2.3.3 外部性治理的措施29-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3 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的社会成本分析32-46
  • 3.1 快递市场发展现状分析32-34
  • 3.2 物流业用地现状分析34-35
  • 3.3 城市快递物流活动的外部性分析35-37
  • 3.3.1 配送外部性35-37
  • 3.3.2 包装外部性37
  • 3.4 城市快递物流活动的外部性衡量37-42
  • 3.4.1 大气污染成本38-41
  • 3.4.2 气候变化成本41-42
  • 3.5 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规划构想42-44
  • 3.5.1 规划特点43
  • 3.5.2 建设运营模式43-44
  • 3.6 本章小结44-46
  • 4 基于社会成本的城市快递中转场选址模型46-62
  • 4.1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46-51
  • 4.2 模型的建立51-56
  • 4.2.1 模型假设条件51-52
  • 4.2.2 模型构成52-54
  • 4.2.3 模型构建54-56
  • 4.3 模型求解56-60
  • 4.4 本章小结60-62
  • 5 实例分析62-94
  • 5.1 典型区域选择62-71
  • 5.1.1 选择依据62-68
  • 5.1.2 研究范围划定68-71
  • 5.2 备选点的确定71-74
  • 5.2.1 ArcGIS软件介绍71-72
  • 5.2.2 分析因子的确定72
  • 5.2.3 选址结果72-74
  • 5.3 中转场选址决策74-93
  • 5.3.1 相关数据说明74-87
  • 5.3.2 模型求解87-90
  • 5.3.3 结果分析90-93
  • 5.4 本章小结93-94
  • 6 结论与展望94-96
  • 6.1 论文工作总结94-95
  • 6.1.1 论文主要工作94-95
  • 6.1.2 研究创新点95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95-96
  • 参考文献96-10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0-104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协商论坛;2004年02期

3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武夷山;;城市规模多大为好[J];科技导报;2007年13期

5 杨洋;谢凤华;;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6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7 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彭永清;;与城市和谐共存[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8 吴家浩;高少慧;许维栋;;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9 刘丽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李海俊;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振宇;城市规模上档次 长远发展添活力[N];雅安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中国50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下)[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胡双梅;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张福磊;全球化时代的城市与国家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韩绪;用民主设计塑造城市精神[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4 李颖智;智慧城市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陈Z,

本文编号:635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635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