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双温区压差预冷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移动式双温区压差预冷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移动式 双温区 压差预冷 数学模型 温度场 实验
【摘要】:果蔬采摘之后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冷却已经在国际冷链保鲜领域达成共识,在冷链流通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压差预冷装置预冷时间短、费用低、操作灵活且适用范围广,特别适合我国现阶段冷链物流发展。然而通常预冷设备移动性较差,且只能预冷一种果蔬,严重影响了某些果蔬的品质,为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本课题研制出一种移动灵活的压差预冷装置,可以同时预冷两种不同冷藏温度的果蔬。本文对可移动式双温区果蔬压差预冷装置进行了设计选型,包括箱体的材料、尺寸,以及制冷系统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型号配置,本次设计制冷工质选用非共沸混合工质R404A。同时,对箱装西兰花的压差预冷过程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不同开孔形状的包装箱进行模拟,通过分析包装箱内气流的速度场与温度场,得出最佳的开孔形状,从而提高预冷效率。最后,通过实验仪器对箱装西兰花在不同开孔形状下的预冷效果进行测试,并将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模拟云图以及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三种开孔形式下的温度场分布差别不是很大,椭圆形开孔的预冷效果最好,降温最快,键槽形开孔的预冷效果最差,降温最慢。进一步观察还发现:距离进风口最近的西兰花降温最快,西兰花表面温度出现骤降,出风口附近的西兰花降温最慢,且摆放在中间层的西兰花降温最快。(2)比较西兰花在不同预冷时刻下的云图可知,预冷过程即将结束时大部分西兰花温度显然已经降至273~274K。西兰花最适宜的冷藏温度是273K~276K,可以看出在设定的时间内西兰花已经成功被降低到目标温度。(3)实验结果显示,椭圆形开孔的包装箱预冷效果最好,其次是圆形;而且,随着预冷过程的进行,西兰花中心温度下降速度趋于缓慢,这是由于传热温差逐渐减小,预冷效率降低引起的;还有因为重力的影响和孔隙率的变化,使得底层的误差最大,顶层的误差最小。(4)通过对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证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大致是吻合的,最大误差为0.3K,在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理论模拟的真实性,同时证实了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建立模型过程中的可靠性。
【关键词】:移动式 双温区 压差预冷 数学模型 温度场 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255.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引言10-11
- 1.2 压差预冷的简介11-13
- 1.2.1 压差预冷的原理及组成11
- 1.2.2 几种压差预冷方式及特点11-12
- 1.2.3 几种常用预冷方式对比12-13
- 1.3 压差预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3-16
-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其内容16-18
- 2 可移动式双温区果蔬压差预冷装置的设计18-27
- 2.1 箱体设计背景及内容18
- 2.2 箱体部分的设计18-20
- 2.2.1 箱体尺寸的设定18-19
- 2.2.2 箱体材料的选择19-20
- 2.2.3 货物的摆放及包装箱的形式20
- 2.3 箱体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计算20-22
- 2.4 箱体热负荷的计算22-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3 可移动式双温区压差预冷装置制冷设备选型27-33
- 3.1 选型计算依据27
- 3.2 制冷压缩机选型计算27-28
- 3.2.1 参数的确定27-28
- 3.2.2 制冷压缩机选型28
- 3.3 冷风机的选型计算28-29
- 3.4 冷凝器的选型计算29
- 3.5 节流设备的选型计算29-30
- 3.6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30-31
- 3.6.1 高压贮液器的选型30
- 3.6.2 干燥过滤器的选择30
- 3.6.3 油分器的选型30-31
- 3.7 安全保护措施31-32
- 3.7.1 气液分离器的选型(防止液击)31
- 3.7.2 压力保护31-32
- 3.7.3 温度保护32
- 3.8 安装注意事项32
- 3.9 本章小节32-33
- 4 西兰花压差预冷包装箱内气流温度场模拟分析33-46
- 4.1 CFD软件介绍33
- 4.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步骤33-35
- 4.3 包装箱几何物理模型的建立35
- 4.4 数学模型的建立35-40
- 4.4.1 箱体内流体流动与换热模型的建立与分析35-36
- 4.4.2 西兰花单体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36-38
- 4.4.3 西兰花箱中单体所在单元内热平衡模型38-40
- 4.5 边界条件的设置40
- 4.6 网格的划分40-41
- 4.7 包装箱不同开孔形式的优化41-45
- 4.8 本章小节45-46
- 5 西兰花压差预冷实验研究46-52
- 5.1 系统组成46-47
- 5.1.1 制冷系统46
- 5.1.2 测量系统46
- 5.1.3 控制系统46-47
- 5.2 实验材料及装置47
- 5.2.1 实验材料47
- 5.2.2 实验仪器47
- 5.3 实验方法47-48
- 5.4 实验结果分析48-50
- 5.5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50-51
- 5.6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雄;;超宽温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及器件研发项目获支持[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1期
2 陆峰,程家骐,李风翔;20~300℃宽温区热敏线性组件的研制[J];功能材料;1996年05期
3 ;超宽温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材料及器件研究与开发项目启动[J];稀土信息;2009年01期
4 罗军;空间多温区炉温度梯度电控移动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5年02期
5 耿青玲;;基于MC9S12HY64的汽车双温区空调控制器的设计[J];电子测试;2013年07期
6 徐倩;谢晶;;多温区冷藏车厢体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数值模拟及优化设计[J];食品与机械;2008年06期
7 陈琦;袁朝辉;杨芳;;多温区电加热炉的系统模型辨识及仿真试验[J];测控技术;2013年07期
8 谭志诚,孙广宇,,尹安学,孙毅,孟霜鹤,张栗珉;60─360K温区小样品量自动绝热量热装置[J];化学世界;1996年S1期
9 赵欣;;磷锗锌单晶生长装置的设计与优化[J];新技术新工艺;2011年06期
10 吴玉琦,朱文清,张步新,蒋雪茵,张志林,高丽,许少鸿;Alq提纯的改进及其性质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金锋;汤毅;谢晶;;多温区冷藏车冷冻室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成志;杨帆;董德平;;150-250K温区低温环路热管的降温启动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程学全;;多温区冰箱无霜间室自动化霜设计心得[A];第九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忠文;刘祖明;;使用温区补偿技术改进扩散均匀性[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鲁伟;荀玉强;侯小锋;蔡京辉;梁惊涛;周远;;用于低温及深冷温区的高频脉冲管制冷机[A];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鲁伟;荀玉强;侯小锋;蔡京辉;梁惊涛;周远;;用于低温及深冷温区的高频脉冲管制冷机[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丽;介万奇;李文渭;李焕勇;;高纯HgI_2多晶粉末的合成及表征[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8 荀玉强;杨鲁伟;刘晓燕;蔡京辉;梁惊涛;;-100℃温区的高频脉冲管制冷机[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娟;杨鲁伟;梁惊涛;;4K温区微型节流制冷机分析[A];第九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惠君;新飞的“新鲜”之源[N];国际商报;2006年
2 郭惠君;新飞挖掘“新鲜”之源[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多温控制冰箱百分百的真正保鲜[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陈庆春;多温区冰箱渐入佳境[N];中国电子报;2004年
5 琪非;海尔冰箱挑战“温区”[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郭惠君;新飞的“新鲜”之源[N];中国经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陈庆春;冰箱渐入变温时代[N];中国电子报;2003年
8 白轶南;冰箱选个多门多温区的[N];健康时报;2007年
9 郭惠君;新飞冰箱的“新鲜”之源[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新飞“三鲜园”冰箱:多区保“鲜”更健康[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富浩;普冷温区气体电气特性试验系统的研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侯冬苗;可移动式双温区压差预冷装置设计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3 汪学军;多温区自动测控系统控制模型的建立与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赵鑫鑫;冷藏车多温区分布优化及温度精准调控[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宏亮;多温区控制系统算法研究及鲁棒性能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6 杨晓生;多温区无铅回流焊炉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长德;多温区测控系统的自适应PSD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陶安发;HG-45b宽温区环控装置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9 韦晓慧;多温区测控系统的解耦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黄海阳;多温区控制电热毯[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8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64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