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内部布局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内部布局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改进SLP方法 动线分析 功能区布局 物流量
【摘要】:随着C公司的发展,业务量呈现上升趋势。原有仓库的存储、配送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新业务的要求。因此,公司拟对新租仓库进行布局,使其能满足业务需求。本人因在该公司实习,参与了该仓库布局。在仓库布局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仓库安全、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动线路径上不合理。且凭主观经验布局仓库。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布局方法。因此,本文以企业仓库内部布局优化实际情况为研究背景。重新分析企业仓库的布局现状,应用科学的布局方法,避免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实际可行的布局决策。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仓库布局文献资料,阐述仓库内部布局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主流的仓库布置设计SLP方法,分析SLP布置的原理、布置的步骤及原方案的不足点。提出仓库的整体布局思路。应用改进的SLP方法对C公司仓库布局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相关国内外文献,确定研究理论方法,详细分析企业业务和物流量及原仓库布局问题,估算仓库作业面积和确定功能区域。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的SLP方法进行仓库布局。其改进的重点在于功能区域间物流强度计算。本文分析物流强度时,采用实物量和订单量衡量物流量。摒弃传统单一的物流量测算。从而优化仓库功能区域关系,提高功能区域关系程度,形成仓库内部布局方案并筛选较优方案。最后,比较原方案和新方案的综合功能区域之间关系密切程度和各自方案的作业路径搬运距离,明确重新设计的布局方案是否较优于原方案。文章基于改进SLP方法规划仓库内部布置,为C公司提出适合仓库内部布局方案,解决企业仓库内部布局设计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关键词】:改进SLP方法 动线分析 功能区布局 物流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692.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仓库布局设计综述13-18
- 1.2.1 系统布置设计13-16
- 1.2.2 数学模型和智能算法布局设计16
- 1.2.3 计算机辅助设计16-17
- 1.2.4 小结17-18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18-21
- 1.3.1 研究内容18-19
- 1.3.2 研究方法19
- 1.3.3 研究思路19-21
- 2 相关基础理论21-29
- 2.1 系统布置设计理论21-24
- 2.1.1 系统布置设计(SLP)的原理21
- 2.1.2 系统布置实施的步骤21-23
- 2.1.3 系统布置设计(SLP)的优缺点23-24
- 2.2 搬运系统理论24-28
- 2.2.1 搬运系统分析(SHA)的四个阶段构成24-25
- 2.2.2 搬运系统分析(SHA)步骤25-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3 C公司仓库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29-39
- 3.1 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简介及特点29-30
- 3.1.1 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简介29
- 3.1.2 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及业务特点29-30
- 3.2 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内部布局现状30-35
- 3.2.1 仓库基础设施设备现状分析31-32
- 3.2.2 仓库作业单元现状分析32-34
- 3.2.3 仓库物资流动路线分析34-35
- 3.3 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布局存在的问题35-38
- 3.3.1 物流量测算依据不准确35-36
- 3.3.2 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36
- 3.3.3 布局的安全性风险36-37
- 3.3.4 仓库人员及货物路线设计不科学37-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4 基于改进SLP方法的C公司仓库内部布局优化39-61
- 4.1 C公司仓库内部布局目标原则39-40
- 4.1.1 仓库布局的目标39
- 4.1.2 仓库内部布局的原则39-40
- 4.2 仓库业务及物流量分析40-50
- 4.2.1 仓库物流量计算40-46
- 4.2.2 仓库功能区域确定46-47
- 4.2.3 功能区域面积计算47-50
- 4.3 功能区域相互关系分析50-57
- 4.3.1 物流相关分析50-54
- 4.3.2 非物流相关分析54-55
- 4.3.3 综合仓库功能区域密切程度55-57
- 4.4 仓库布局方案形成57-60
- 4.4.1 Tompkins方法无面积拼块图布局57-59
- 4.4.2 最终布局拼图的选择及面积布局图59-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5 C公司布局优化结果的评价与分析61-67
- 5.1 双重单位标准物流量计算对功能区域关系影响61-62
- 5.2 新旧布局方案的比较62-66
- 5.2.1 单次物料搬运距离分析64-65
- 5.2.2 单周期内物料搬运距离分析65-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6 总结与展望67-68
- 6.1 论文总结67
- 6.2 研究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1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3
- 学位论文数据集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艳;叶怀珍;;物流量概念界定及其内涵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6年03期
2 魏连雨,庞明宝;基于神经网络的物流量预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3 王f ;赵楠;;综合交通物流量需求预测和策略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9年01期
4 刘斌;;城市物流量空间分布位序规模模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骆世广;叶赛;胡蓉;;基于多输出支持向量机的物流量预测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黄宾;黄俊鹏;;浙江省水运物流量状况分析[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施学良;戴晓震;;区域物流量预测的灰色GM(1,1)模型应用[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6年02期
8 刘昱婷;李奎;;TransCAD在通道物流量分配中的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9 何满辉;逯林;刘拴宏;;基于模糊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区域物流量预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年03期
10 徐向阳;王书翰;汤鹏翔;石刚;;多目标组合运输物流量预测建模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物流量今年将增长一至二成[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2 孙碧清;;广西物流量增量与GDP增量关系的计量分析[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崇婉;重庆:物流量增价涨[N];现代物流报;2006年
2 木水;中韩集装箱物流量大幅增长[N];国际商报;2001年
3 记者 祝勇 通讯员 沈彤中;我省港口物流量增幅超两成[N];海口晚报;2012年
4 杨卫路;我国粮食物流量及发展趋势探讨[N];现代物流报;2006年
5 木水;亚洲至北美航线物流量增长16.8%[N];国际商报;2002年
6 记者 程娇 通讯员 沈彤中;外贸物流量同比增长1倍多[N];海南日报;2009年
7 记者 冯树伟;李龙熙会见日本客人[N];延边日报(汉);2012年
8 木水;一季度香港集装箱物流量略高一筹[N];国际商报;2001年
9 言文;我十大港口去年物流量逾6000万TEU[N];中国船舶报;2004年
10 张兴刚邋张建民;南京化工园年物流量达3500万吨[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理远;设施规划技术在生产工艺布局改善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汪学勤;C公司手机产品仓库内部布局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江丽鑫;区域物流规划中的物流量界定及测算方法探讨[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敏;基于作业流程的货运量—物流量折合系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钟林;成都区域物流量预测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金晶;基于负荷均衡和物流量控制的制造单元构建技术研究及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王小忠;物流量预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冯梅;钢铁企业仓库布局优化及物流量分配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杨进伟;基于GM/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的区域物流量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6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67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