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区域差异的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7 02:21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区域差异的初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商务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摘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交易模式,在互联网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改变了从开发到生产、到流通、到消费、到金融运作的全部经济过程,变革了管理观念和方法,同时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经济的组织结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不断拓展,它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并以其跨越时空和全球性的特点为地区企业创造了一个更有竞争力和优势的开放型市场。此外,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消费潮流,电子商务正在促成新的消费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诞生和推广,释放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柔性化生产成为可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已将电子商务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空间概念、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等都已发生改变,加之电子商务以其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特征给地理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有不少有关“地理消亡”这样的观点。地理学要赶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步伐,就要加强与现实社会经济的联系,关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决策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利用ArcGIS、SPSS、Matlab等软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定性、定量以及直观的图形表达方式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区域差异做了详尽说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先,介绍了全国近八年来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均呈现稳定的增加趋势,庞大的网民规模和高度的互联网普及率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幅显著,以平均28.39%的增速逐年增长,其中,B2B占总交易额的80%左右,其增长率为24.15%;网络零售市场的占比增加幅度很大,占比增加近19%,交易额增速达77.9%;“互联网+外贸”催生的跨境电子商务,近五年来的增速达25.85%,这一现象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外贸格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社会认知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2)其次,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区近两年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2013-2014年,各地区的电子商务交易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极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上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2014年北上广三地的交易额占全国的44%以上。以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18项指标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上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地的发展水平较高,居于全国前五的位置,青海、宁夏、西藏发展水平较低,排在全国末尾。总体看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量不多,大部分属于后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像经济发展水平那样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梯度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各地区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最高,经济发达地区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电子商务对地区经济又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3)最后,从淘宝网电子商铺的空间布局角度说明各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在省域和市域层面,电子商铺的聚集特征非常明显,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的省会地区。广东、浙江等地电铺分布的内部差异十分显著,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从店铺类型来看,服装鞋类的占比最大,而海南、新疆、宁夏等地在食品类店铺中占有较大比重,充分显示了区域优势和特色。电子商铺的空间布局与物流网点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关键词】:电子商务 发展水平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24.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4
  • 1.4 研究思路与创新14-16
  • 第二章 电子商务概述与国内外研究进展16-28
  • 2.1 电子商务概述16-21
  • 2.2 研究综述21-25
  • 2.3 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25-28
  • 第三章 2007-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分析28-36
  • 3.1 2005-2014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概况28-29
  • 3.2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分析29-36
  • 第四章 我国省域尺度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综合评价36-51
  • 4.1 我国省域尺度的电子商务发展特征分析36-44
  • 4.2 基于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的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评价44-48
  • 4.3 影响因素分析48-51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淘宝网电子商铺的空间分布为例51-59
  • 5.1 数据来源51-52
  • 5.2 电子商铺的空间分布格局52-56
  • 5.3 电子商铺的区位因素分析56-59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59-63
  • 6.1 结论59-60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60-61
  • 6.3 政策建议61-63
  • 参考文献63-67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区域差异是重要资源[J];南方农村;2004年03期

2 王言炉,李宗植;对区域差异形成原因的社会化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葛向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区域差异——兼谈耕地最小保有量问题[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许军;周芬;;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6 许军;周芬;;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年19期

7 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成因的文献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毛其智:城镇化应警惕区域差异扩大[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9 程前昌;;区域差异计量方法的缺失与重构[J];产经评论;2011年04期

10 赵维全;吴建民;;我国邮政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叶芳;;197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蓝丁丁;韦素琼;;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主要因素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3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丁文斌;王雅鹏;;基于湖北省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趋势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刘建国;;我国省际区域差异的五大特征[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林晓珊;;浙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区域差异:一项基于客观指标的聚类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广万;;区域差异与旅游资源互补是发展大区域旅游的核心——兼论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和粤东旅游区域的形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8 范霄文;;基于FPCA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赵济;;中国区域地理改革趋向[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曹云者;韩梅;夏凤英;颜增光;周友亚;郭观林;李发生;;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物环境标准取值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开新 郭子源;“东慢西快”持续 区域差异缩小[N];经济日报;2013年

2 王s,

本文编号:86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wuliuguanlilunwen/86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