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土保持项目监理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本文关键词:四川水土保持项目监理工作的现状与建议
【摘要】:近几年来,四川省积极探索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如认识不足、工作被动、监理公司偏少、监理力量偏弱、监理成果无标准检验等问题。就强化监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分清职责,认真履行;三是强化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四是强化财务管理,规范拨付资金;五是制定监理规范,实现有章可循;六是健全监理机构,确保监理到位。
【作者单位】: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四川省水土保持局
【分类号】:S157
【正文快照】: 1监理工作开展情况“长治”工程实施10多年来,在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实施、预防监督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项目管理上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的一些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项目管理的要求。为改革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办法(草案)[J];中国水土保持;1980年01期
2 陈席珍,陈彰岑;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调查[J];中国水土保持;1980年01期
3 孙建轩;搞好水土保持是河清民富的根本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1980年01期
4 王新民 ,刘春宣;水土保持 大有作为[J];中国水土保持;1980年01期
5 屈健;美国水土保持观感[J];中国水土保持;1980年02期
6 李绍铠;略谈水土保持科研的管理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1980年03期
7 邱为民,李果中;从欺天山的变化看水土保持的重要性[J];新农业;1980年06期
8 杨艳生;拉尔教授来宁参观访问[J];土壤;1980年05期
9 ;“梯田喷灌”[J];节水灌溉;1980年01期
10 李容光;水土保持是山地丘陵建设的基础[J];中国水土保持;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应采取“一化促两快”的发展战略[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林国民;郑银哲;;浅谈通化市建立水土保持产业的途径[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刘锡田;;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4 郭廷辅;;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5 徐维浩;;水土保持是北京生态屏障及绿色奥运之基础[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汉柱;;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和几点浅见[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郭廷辅;;21世纪水土保持展望[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史明昌;田玉柱;;水土保持监测框架的探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杜文嫣;;内蒙古自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综述[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黄猛;;河池地区水土保持发展战略及对策[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其华;加速安徽水利的根本转变[N];安徽日报;2000年
2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首都生态环境[N];北京日报;2000年
3 陆用森;大型《长江流域地图集》面世[N];中国测绘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屈遐;水土保持不宜多家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0年
5 ;综合措施防治 不可失之偏颇[N];中国水利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郭泽杰 通讯员 傅国儒 姚毅臣;猪沼果 激活农村生态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杨齐平;牛角梁变了样[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龙讯;中央财政黑龙江水保项目实施顺利[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谢娆;城市水利 大连的美容师[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记者 何富东 通讯员 任忠东;开山筑路不忘水土保持[N];广东建设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齐实;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3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汪益敏;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特性与加固材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5 谢锦忠;中国不同竹产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杨涛;基于GIS的黄土沟壑区两种尺度产流产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学权;华西雨屏区林(竹)+草植被恢复生态功能及冠层适宜郁闭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道平;黄浦江上游水源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刘惠民;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徐向舟;黄土高原沟道坝系拦沙效应模型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家琪;贵州省赤水市生态修复区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莉;长江流域上中游典型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及恢复效果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汪东川;基于ARCGIS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模拟[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秀美;基于GIS的山东沂沭泗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及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鸿杰;金丝梅等四种野生观赏植物在秦岭西部的栽培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蓝士斌;基于遥感与GIS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杜蓓;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郭云周;不同农艺措施对云南坡耕地水土保持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正杲;延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马向民;石油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调查及方案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200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20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