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管理 水电梯级开发 项目群 成熟度评价 成熟度提升
【摘要】:通过从流域水体、资源、生物、社会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梯级开发项目群累积环境影响,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二维模型。参照我国现行的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建立第1维度(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指标体系):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试生产和竣工验收阶段、协调管理。同时,构建了第2维度(5级环境管理成熟度的发展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无序级"、"简单级"、"规范级"、"改善级"和"精益级",并对其特征重新定义。然后采用群体决策的方法对水电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利用四象限分析法对成熟度等级进行提升。分析结果表明,提升梯级开发项目群环境管理成熟度水平应对第Ⅱ象限指标重点改进,同时注意保持第Ⅰ象限水平。最后通过算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学院;
【分类号】:TV7;X322
【正文快照】: 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3.8×108 kW,居世界首位,水电开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水电开发活动的规模和范围越来越大,已进入到流域梯级开发的阶段。河流梯级开发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利于其利用效益的提高。然而,河流梯级开发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洪强;马向春;杨玲玲;;基于GIOWA算子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2 李海生,王辉民,杜蕴慧,薛祥中;将ISO14000纳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J];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3 张鹏;党延忠;;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8期
4 麻泽龙;程根伟;;河流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5 钟华平;刘恒;耿雷华;;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环境累积效应[J];水利学报;2007年S1期
6 虞晓芬,傅玳;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4年11期
7 张骏;张伟;;基于决策者理性行为下的群体决策评判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8 陈长兵;李惠强;郑砚国;;核电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初探[J];中国核电;2009年01期
9 陈凯麒,王东胜,刘兰芬,李振海;流域梯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及研究方向[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波;黄薇;杨丽虎;;梯级水电开发对水生境累积影响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丽;刘友全;;观赏植物南天竹园林景观效果的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王斌;赵帮宏;郑桂茹;;灰色关联分析在小麦成本收益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4期
3 雷声;潘峰;;生境破碎法在水电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4 丁恒兀;葛继稳;;山区水电工程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5 杜晓华;刘会超;朱方方;张凤娟;;基于主成分的三色堇聚类分析[J];北方园艺;2011年05期
6 费毕刚;刘晶波;刘恒;;办公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方法及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李青云;黄茁;黄薇;谭德宝;范北林;;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8 吴佳鹏;陈凯麒;;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的流域水电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9 黄峰;魏浪;李磊;朱伟;;乌江干流中上游水电梯级开发水温累积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10 蒋洪强;马向春;杨玲玲;;基于GIOWA算子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黄园淅;程晓凌;杨波;李江苏;;流域开发的生态效应问题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叶晓梅;;科技研发项目优选评价系统的建立[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3 胡艳;葛继稳;李建峰;;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寇晓梅;牛天祥;黄玉胜;潘文光;杨忠敏;;黄河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的水环境累积效应[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冯玉平;董志勇;;水能资源不同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探讨[A];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进展 2009[C];2009年
6 吴正佳;杜义贤;;基于熵权的施工机械选型研究[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2届机械学院院长(系主任)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7 邓华;;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系统的构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8 赵芹;曹叔尤;李文萍;;流域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A];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邵景波;张明立;;基于品牌效用的多品牌企业顾客资产测量模型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邵丹;王向东;;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化工企业设备维修策略[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宋晓梅;常规公交网络运行可靠性多层次评价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闫磊;中国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佟长福;鄂尔多斯市综合节水技术和需水量预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夏志远;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谢云;浙江红山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观赏价值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波;一串红穴盘育苗控释肥施用效应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松;博兴水库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莎莎;我国船舶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常峰;LY热电公司电力工程项目PM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程新宝;ABC核电工程设计管理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仝好林;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选择与激励机制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世鹏;基于IE-UM的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强露露;我国工程设计院信息化战略实施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崔方;康洁公司顾客资产价值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房地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苏维词;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不良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3 尚金城,张妍,刘仁志;战略环境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陈丽晖,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电梯级开发的生态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5 庞增铨,廖国华,吴正y,
本文编号:1219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21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