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5 15:04

  本文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项目进度管理 微粒群优化算法 PSO-PERT 时间Petri网 并行任务调度 时间-成本组合优化问题


【摘要】:项目进度管理一直以来在项目管理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高效的项目进度管理能够对项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及时的调整和优化,甚至能对项目除时间进度要素外的其他要素如成本,质量、风险等进行优化控制,能够缩短项目工期,节省项目成本,降低项目风险。随着项目的复杂度与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技术如关键路线法(CPM)、计划评审技术(PERT)、排序算法和选择算法等逐渐表现出了对项目进度不能给出相对较优的定量控制指标,对进度过程调整控制能力不足;传统技术只考虑单一时间因素;在多任务并行时容易造成工期延误与资源浪费这三大问题。 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项目过程,尤其是项目进度的有效管理,导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工期延误、资源冲突、质量降低等各种问题,影响项目的顺利完成。传统的项目进度管理技术通常对时间进度估计不够精确、不能给出相对最优的定量控制指标作为进度控制或调整的目标、对项目进度过程中偏离进度计划的意外调整能力欠缺,从而造成项目工期延误,无法在最短时间要求内完成项目;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技术研究的多为单一的进度管理,对项目管理的其他要素如资源,质量等极少涉及,不能够从多因素或者整体的角度去合理的安排项目进度;且其对复杂度较高的项目任务,尤其是多任务同时并行执行时对于资源与时间的调度安排不够合理,,造成资源浪费与工期延误等方面的不足。 对传统的进度管理技术进行改进,运用新工具新思路解决现有的进度管理问题,能够明显提高管理效率和项目控制能力、较好地解决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技术对进度控制能力不强、安排不合理、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对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知识进行研究。主要对时间进度管理的相关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介绍,对目前的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说明其缺陷和不足。对项目分解结构、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PSO算法、时间Petri网进行了研究、介绍和分析,说明改进方法和运用新工具解决进度管理问题的可行性和应用的高效性、优越性。 2、针对项目进度管理中PERT对项目过程估计为经验的结果、缺乏关键性指标以及理论上的相对最优值作为标准、对项目过程的控制、调整能力不强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引入微粒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PSO对PERT的改进方法,即PSO-PERT技术。改进后的PSO-PERT技术与原PERT技术相比,能够给出相对最优的定量完成时间作为标准,并且在某项工作出现突发情况造成该工作工期延误后可重新对余下任务进行计算,对原标准进行校正,给出新的余下任务定量的最佳时间标准;依据此方法得出的结果,能够确定整个项目过程相对最优的工时标准;对项目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过程中的意外偏差进行及时调整。 3、针对如何考虑除单一时间因素外的其他项目进度因素如成本、质量等影响因素,怎样在项目过程中权衡时间与成本,如何制定时间、费用相对最优方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启发式优化算法PSO来解决工期(时间)-成本(费用)组合问题。该方法解决时间-成本组合优化问题可行有效,具有较高效率。运用该方法解决时间-成本优化问题,提高了节省资源与工期优化的能力。 4、针对多任务并行调度时,可能引起资源冲突、资源浪费以及工期延误,无法得到较优的调度方案,且现阶段研究方法对项目动态过程描述不够清晰,缺乏方法结果形式化验证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Petri网的并行任务调度方法,利用时间Petri网方法自身与并行调度任务相适应的若干特点,对该类问题进行建模,最终获得调度方案。该方法与其他并行任务调度方法相比,能够节省项目资源,缩短项目工期,时间Petri网方法解决并行任务调度问题可行有效。
【学位授予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P18;TP30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洪业;金刚;王宇新;;微粒群算法在印染企业车间调度中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1期

2 张聪;沈惠璋;;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DAG并行任务调度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7期

3 杨红霞;;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29期

4 毛义华,许庆瑞;新产品组合管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12264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2264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a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