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为竞技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机制
本文关键词:体育院校为竞技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院校 竞技体育 服务 影响因素 保障机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为竞技体育服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为竞技体育服务是体育院校锤炼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和战略选择,是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队伍是影响服务效果的首要因素,服务效果还与体育院校办学理念、领导体制、激励约束机制、经费投入与资源配置、环境与氛围等因素相关。建议:探索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体育院校合作的模式,搭建体育院校为竞技体育服务的平台,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作者单位】: 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上海体育学院人事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
【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B08041)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5期)建设资助项目(J51001)
【分类号】:G807.4
【正文快照】: 现代竞技体育不再是单纯的运动员之间的较量,竞技体育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教练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体育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的场所,拥有大量的各类体育人才。近年来,为竞技体育服务,尤其是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服务,培养各类高素质体育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宁;大学理念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黄爱峰;;我国专业竞技体制改革与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刘成;司虎克;;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郭亦农;竞技体育“院校化”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赵子建;黄汉升;;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与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孙民治;李颖川;杨雪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刘志云;王晓芬;王伟明;冯婵;;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郭亦农;直属体育院校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谢英;竞技体育与体育专业院校持续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选琪;加强院校研究 提升体育院校品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乙林,崔旭艳;广东竞技体育走学院化之路的可行性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靳军;;探析现代高校体育思想存在的误区[J];教育与职业;2006年29期
3 杨琏;王勤宇;;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07年05期
4 杨佩旋;颜雪珍;;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师资综合能力的培养[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艾力拜·艾力;米吉提·阿布杜热合曼;;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6 杜春华;杨淑媛;赵峗昀;李双滨;;北京奥运后体育院校竞技体育发展思路的现实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杜春华;杨淑媛;杜娟;;新世纪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方案改革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安民;;后奥运效应与北京高校体育环境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0年29期
9 尹青山;尹晓峰;;浅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文化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蒋明朗,荆力军,刘和军,陈鹏生;对我国竞技体育科学化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凯;;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锡云;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清才;清华跳水运动员与传统专业跳水运动员文化学习状况对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张伟;体育赞助运作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徐秀菊;中美高等体育院校“教育”发展战略比较[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4 黄冶;体育院校社会生态环境与学生学习行为关系的实证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5 王有为;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思考与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莹;高校体育本科生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7 薛明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英;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朱建立;湖北高校竞技体育项目设置与布局方案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10 唐林芳;武汉体育学院高水平运动队文化课学习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亚庆,夏仕武;何谓大学核心竞争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金季春,钟秉枢,王莉,左琼,程建平,许声宏;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李颂华;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钟秉枢,袁作生,程建平,潘永芝,左琼;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加强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赵子建,张秀丽;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构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6 杨桦;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王安利;高峰;左琼;;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8 李鸿江,李颖川,王守恒,孙康林,王宁;北京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陈少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10 贾汇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建设[J];高教探索;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评论员;思想教育不可放松[N];中国体育报;2007年
2 邢巍;刘凤岩:身价高低是市场的选择[N];中国体育报;2007年
3 邢巍;乒超摘牌王励勤成新“标王”[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葛会忠;辽宁主场起死回生 八一12度进半决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5 陈君;中国包揽五金计划受挫[N];中国体育报;2007年
6 黄心豪 汪从飞;新帅新兵新名字难掩新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白喜林;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2 刘海元;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3 陈宁;高等体育院校办学特性和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素霞;;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3期
2 赵彬;;影响运动成绩的社会学因素[J];运动;2009年04期
3 王巧云;;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浅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0年01期
4 龙洋;;健身健美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5 张文超;;医学院校工科专业教师自我效能感初探[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6 陈恩才;;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丁庆龙;;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8 张曼华;付倩;;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与家庭心理治疗[J];医学与社会;2010年03期
9 巫新云;;浅谈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影响因素[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梁杰芳;;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程;李玲;;陕西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王芳;;体育院校图书馆数字化体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调查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董渝华;;建设体育院校体育科研创新团队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何强;;我国两期《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对比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海;;湖北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王蒲;;21世纪初叶我国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日辉;;体育院校生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A];第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程云峰;;体育院校体育教学中几个基本关系初探[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刘桂华;;组织化学在体育院校教学科研中的应用与展望[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0 陈传勇;陈立勇;张彬;;构建“生涯发展”理念下的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_g;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和水平[N];中国体育报;2006年
2 阿荣;我区竞技体育发展势头强劲[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3 王春元 杨凤楼 赵晓春;从雅典奥运看山西竞技体育发展[N];山西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曹_g;第一 毫不动摇地坚持 第二 不断地完善[N];中国体育报;2005年
5 田智勇;贯彻《决定》精神 推动竞技体育发展[N];乐山日报;2006年
6 记者 潘黎明;我区竞技体育发展迅速[N];喀什日报(汉);2009年
7 本报记者 梁学增 吴利红;做好“后哈尔滨大冬会时代”大文章[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陈伟红;我市出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战略[N];商洛日报;2009年
9 彭劲松 张少柏;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N];学习时报;2005年
10 贺遐;创新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N];中国体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群体素质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梁伟;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珊;中德企业软件专利申请行为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港;我国体育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影响因素的体系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夏潆焱;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许瑾;河北省正定县农村居民对菌痢疫苗接受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韩坤;我国竞技体育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其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刘玉珂;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赵淑芳;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曹f,
本文编号:1241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241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