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的实践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欧盟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的实践及其启示
【摘要】:欧盟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以下简称框架计划)至今已实施近三十年,是欧盟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并已经成为欧共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本文介绍了框架计划的宏观管理体制、科技项目的管理机制及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总结了框架计划实施的特点。借鉴欧盟做法,结合我国重大科技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启示与建议:重视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与系统集成并加强科技计划的宏观管理与动态调整;优化科技投入结构,提高基础性研究的投入水平;强化重大科技计划的全过程管理;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等。
【作者单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321
【正文快照】: 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欧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石,这其中实施近三十年的框架计划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介绍科技框架计划体制机制设计的具体做法,分析其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特点,以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一、欧盟研究与技术开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涛;韩军;施筱勇;叶资英;;中欧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中国参与欧盟框架计划情况的调查[J];调研世界;2010年11期
2 徐翔;聂鸣;;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1期
3 李正风,朱付元,曾国屏;欧盟创新系统的特征及其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2年02期
4 张菊;中欧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邓草心;高校在学习型区域创新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瑜;欧盟结构基金援助的重点领域及政策效果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李梅;欧盟创新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赵峰;科技政策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吴晖;株洲市科技创新问题及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王晶晶;政产学研合作中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6 马佳美;我国政府科技创新政策导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近期要在科技政策方面抓六件大事[J];学会;2002年12期
2 ;9·11事件以后的美国科技政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2年18期
3 李运祥;;建国以来党的科技政策的沿革及伟大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7期
4 姜桂兴;;对印度新科技政策的解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3年Z1期
5 刘助仁;冷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导向及其启示[J];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6 谢治国,胡化凯;冷战后美国科技政策的走向[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1期
7 钟有为;欧盟的科技政策导向[J];安徽科技;2003年12期
8 隋永强,潘勇,娄成武;关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彭富国,彭炳忠;湖南科技政策效果的评估与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伍玉林;以日本的政策优势为鉴形成黑龙江的科技政策导向[J];科技导报;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政策制定向度的社会形塑[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杨斌;;中国科技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特性分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刘雯;;完善食品安全科技政策的思考及建议[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李光;文剑英;;从科学与社会互动看科技政策的目的[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5 李建峰;;中国与韩国科技政策的比较分析[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6 马来平;解世杰;;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4:科技创新——科学优先还是技术优先[C];2007年
7 郭晓林;;《区域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8 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李喜先;;进行“冷聚变”研究是坚持科学精神[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7:“冷聚变”争论[C];2008年
10 刘立;;中国科技政策的议程设置模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的三大建议[N];光明日报;2007年
2 常科;长宁区率先建立科技政策服务站[N];上海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千名“科技政策辅导员”进万家企业[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钮怿;打开科技政策的“降落伞包”[N];文汇报;2012年
5 记者 唐乐燕;配套“组合拳”释放科技政策含金量[N];芜湖日报;2014年
6 孙蔚;科学价值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N];科技日报;2001年
7 李壮;科技政策为自主创新保驾护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8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完善我国科技政策需三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9 郭凯;展望美国新政府的科技政策[N];大众科技报;2009年
10 窦晓竹;千名辅导员为企业提供“套餐式”政策服务[N];江苏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卉珏;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郝莹莹;欧盟科技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宝铭;科技政策的公众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张华伦;知识流动视角下科技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我国公共科技政策制定及其评估体系的建立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2 张红太;试论科技政策制定中的和谐思想[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凯;湖南科技政策的制定状况与实施效果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珍燕;中美日科技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烁;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科技政策的制定[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凌芳;科技政策的社会形成[D];湖南大学;2010年
7 管书华;科技政策制定与评价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杨健;我国科技政策制定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陈尧;重庆市科技政策效果评估与建议[D];重庆大学;2005年
10 覃永毅;科技政策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7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29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