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中日美地震应急管理模式比较

发布时间:2017-12-27 03:01

  本文关键词:中日美地震应急管理模式比较 出处:《世界地震工程》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应急 管理 模式对比


【摘要】:通过对中日美在地震应急管理领域的管理模式和研究现状比较,从应急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应急管理形式以及法律体系等方面找出我国与日本和美国在地震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将地震应急管理提升到项目管理的高度,引进国际先进管理思想,改进我国地震应急管理中的不足。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Japan in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management field, find out the existing emergency and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na's earthquake emergency gap from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nagement mechanism, technical means, emergency management form and legal system etc..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management should be promoted to the heigh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anagement ideas are introduced to improve the shortage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manage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778167)
【分类号】:P315.9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世界各国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工作都十分重视,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国家均在地震应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防灾减灾和应急工作体系。对比分析和研究中、日、美三国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差异,借鉴和吸收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地震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帅向华,杨桂岭,姜立新;日本防灾减灾与地震应急工作现状[J];地震;2004年03期

2 滕五晓;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3 滕五晓;试论防灾规划与灾害管理体制的建立[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游志斌;当代国际救灾体系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滕五晓;;城市灾害应急预案基本要素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2 邢海灵,蒋通,李文艺;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要点探讨[J];地震;2005年03期

3 帅向华;;地震应急信息管理技术研究和指挥首长信息查询系统实现[J];地震;2006年03期

4 滕五晓;日美地震灾害紧急对应对中国灾害应急体制建立的启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5 温放;李湛东;;中日园林植物选择之比较[J];风景园林;2006年02期

6 滕五晓;;公共安全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责任及其作用——以重庆市开县井喷事故灾害为例[J];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7 张新梅;陈国华;张晖;陈清光;颜伟文;;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唐川;城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系统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梅;城市地下空间灾害综合管理的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范斌;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冯凯;小城镇灾害数字仿真与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集成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王薇;城市防灾空间规划研究及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江波;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铁永波;城镇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与应急预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蒋光胜;大城市突发事件交通组织与疏散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孙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式化描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孙磊;高层建筑中燃气管道抗震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郭丽丽;博弈论在应急管理资源配置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刘晓燕;上海轨道交通应急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龚文婧;我国地震灾害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帅向华,成小平,姜立新;基于ArcView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J];地震;2001年04期

2 帅向华,成小平,袁一凡;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J];地震;2002年03期

3 郭太生;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应急处置过程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4 徐德诗,孙雄,陈虹,苗崇刚,侯建盛;中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6期

5 金磊;中国西部开发与防灾减灾战略初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2期

6 罗眉;试论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沈荣华;非政府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J];新视野;2005年05期

8 徐家良;美日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年06期

9 赵振东,郑向远,钟江荣;地震应急救灾与人员伤亡[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3期

10 梁志勇,何晓燕,黄金池,王会让;国外非工程防洪减灾战略研究(Ⅰ)──减灾措施[J];自然灾害学报;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懋源;新中国地震应急工作历程(一)[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6期

2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震应急工作的通知[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3期

3 高建国;地震应急期的分期[J];灾害学;2004年01期

4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演练指南》的通知[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年17期

5 苏桂武,聂高众,高建国;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J];地震;2003年03期

6 黄牡珍;南靖县实验小学防震演练小结[J];福建地震;2004年01期

7 高全锁,杨志刚,张梅;谈山西洪洞M_L5.0地震的应急[J];山西地震;2005年02期

8 徐德诗;中国地震局在“非典”期间的地震应急工作[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05期

9 谭先锋;中国地震局成立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12期

10 陶君丽,光春云;组织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思考[J];山西地震;2005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帅向华;成小平;;全国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建立[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肖宝珠;刘键;米济;;地震应急模拟训练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3 陶君丽;光春云;;组织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思考[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4 高建国;贾燕;;地震应急早期困难度的定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姜立新;帅向华;成小平;张建福;刘在涛;;首都圈国家地震应急系统的软件集成与控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徐德诗;黄建发;;我国地震应急与救援发展的思考[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武安绪;林向东;李平安;;基于GIS的震后趋势估计与地震应急判断的软件系统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龙;窦爱霞;王晓青;董彦芳;丁香;李智;袁小翔;邱玉荣;;2010年海地7.0级地震应急遥感震害评估[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9 杜甫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10 徐敬海;刘伟庆;杨文杰;史明霞;;宿迁新区基于GIS的地震应急救灾系统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东梅;每年开展地震应急演练[N];宁夏日报;2008年

2 轲轩;《六盘水市地震应急数据库》通过验收[N];六盘水日报;2008年

3 ;全省地震应急数据收集工作评比揭晓[N];大同日报;2008年

4 谢红邋关梅;陕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全面展开[N];中国测绘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斌 裴兴斌;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在宝举行[N];宝鸡日报;2007年

6 记者 姚宏学;全州地震局长会议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7 记者 高原;太原市地震应急预案正式公布[N];发展导报;2008年

8 见习记者 杨巧玲;切实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N];朔州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韩强娃;宝鸡打造避震“诺亚方舟”[N];宝鸡日报;2011年

10 邹乐 贾运华;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作重大调整[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砚;县市政府地震应急行为模式和区域地震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2 周柏贾;分布式虚拟仿真地震应急演练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张勇;地震破裂过程反演及其在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陈洪富;HAZ-China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设计及初步实现[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5 吴新燕;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分析与应急准备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赵福军;遥感影像震害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王东明;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8 石云龙;基于CAS理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宁宝坤;地震灾害时空分布与紧急救援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10 肖东升;基于GIS和CA的地震灾害压埋人员情景分析与评估理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峻;建立地震应急互助契约机制的可行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莹;甘肃省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邓砚;中国地震应急的区域差异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4 岳鹏;天津市地震应急响应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年

5 余世舟;地震次生灾害的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6 苟婷婷;地震应急管理时间操纵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姜亭琪;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谭黎明;基于Primavera的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张吕;云南省6级以上强震应急信息处置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姚善明;地震应急资源保障和动员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9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339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1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