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两当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果监测

发布时间:2018-05-12 09:27

  本文选题:水土保持 + 生态修复 ; 参考:《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09期


【摘要】:通过在两当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合理布设人工监测点,在水土保持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客观评价了项目区生态修复的效果。经过近3年的水保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物种群逐步增加,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土壤侵蚀量逐年减少。但在生态修复监测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水保生态修复项目缺乏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管理须进一步规范;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修复进行监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常规监测数据和遥感监测数据进行耦合的方法和方式,水土流失模型及相关系数的确定及其在生态修复区的适用性等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Abstract]:Based on the routine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project area is evaluated objectively by setting up the artificial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Liangdang County,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fter nearly 3 year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plant population in the project area gradually increased, soil erosion area decreased, soil erosion decreased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the monitoring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 lack of special fund support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the need for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o monit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o be further studied; The methods and methods of coupling between conventional monitoring data and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data,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erosion model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also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and discussed.
【作者单位】: 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奇伯,陈宝昆,董映成,王震洪;水土流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东宝;;两当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监测浅析[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金家琪,何丙辉,吕树鸣;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其模式探讨[J];贵州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2 燕文明;刘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欧阳雪芝;魏宏庆;;基于遥感的两当河上游生态修复工程监测与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埃平;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2 杨子峰;平邑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延孝;莱芜市莱城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马燕;典型干旱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7年

5 魏国良;黄河小浪底库区退化山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和退化阶段划分[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6 邢先双;山东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刘毅;呼和浩特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张国平;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龙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公众强烈支持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1982年06期

2 ;坚决制止破坏水土保持的行为[J];中国水土保持;1982年S1期

3 戴祥鹏;水土保持旧工具的新用途[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2年01期

4 Lawrence W.Libby ,戴富强;谁应当为水土保持付出代价[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2年02期

5 贺廷显;;论贵州林业与水土保持问题[J];贵州林业科技;1982年04期

6 万里;;万里副总理同出席全国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部分代表的谈话(摘要)[J];中国水利;1982年04期

7 皇甫心善;曹广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经济效益高——谈平原河道绿化与水土保持[J];河南科技;1983年02期

8 刘耀光;大连市依靠法律搞好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1985年12期

9 方华荣;日本有关水利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规[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5年01期

10 王业蘧;论森林对水土保持的作用[J];水土保持通报;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万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应采取“一化促两快”的发展战略[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林国民;郑银哲;;浅谈通化市建立水土保持产业的途径[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刘锡田;;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4 郭廷辅;;水土保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山西省21世纪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战略研讨会材料[C];2000年

5 徐维浩;;水土保持是北京生态屏障及绿色奥运之基础[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汉柱;;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和几点浅见[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郭廷辅;;21世纪水土保持展望[A];中国水利学会200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史明昌;田玉柱;;水土保持监测框架的探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杜文嫣;;内蒙古自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监测评价体系综述[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黄猛;;河池地区水土保持发展战略及对策[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其华;加速安徽水利的根本转变[N];安徽日报;2000年

2 ;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改善首都生态环境[N];北京日报;2000年

3 陆用森;大型《长江流域地图集》面世[N];中国测绘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屈遐;水土保持不宜多家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0年

5 ;综合措施防治  不可失之偏颇[N];中国水利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郭泽杰 通讯员 傅国儒 姚毅臣;猪沼果 激活农村生态建设[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杨齐平;牛角梁变了样[N];中国水利报;2000年

8 龙讯;中央财政黑龙江水保项目实施顺利[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谢娆;城市水利 大连的美容师[N];中国水利报;2000年

10 记者 何富东 通讯员 任忠东;开山筑路不忘水土保持[N];广东建设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兰兰;南方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齐实;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3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汪益敏;路基边坡坡面冲刷特性与加固材料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5 谢锦忠;中国不同竹产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比较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6 杨涛;基于GIS的黄土沟壑区两种尺度产流产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学权;华西雨屏区林(竹)+草植被恢复生态功能及冠层适宜郁闭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8 刘道平;黄浦江上游水源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刘惠民;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徐向舟;黄土高原沟道坝系拦沙效应模型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家琪;贵州省赤水市生态修复区环境质量评价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莉;长江流域上中游典型区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分区及恢复效果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汪东川;基于ARCGIS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模拟[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秀美;基于GIS的山东沂沭泗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评价及区划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鸿杰;金丝梅等四种野生观赏植物在秦岭西部的栽培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蓝士斌;基于遥感与GIS的水土保持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杜蓓;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8 郭云周;不同农艺措施对云南坡耕地水土保持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正杲;延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马向民;石油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调查及方案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本文编号:1878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878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