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及其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
本文选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工具变量法 ; 参考:《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11期
【摘要】:论文基于太湖流域上游地区221户水稻生产农户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投入需求和产出供给方程,评价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的环境和经济效应。研究表明,平均年龄越小、家庭耐用资产状况越好以及上一年与农技推广人员接触次数越多的农户,越倾向于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而受教育年限较少或较多的农户都不愿意选择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实能够起到降低化肥施用量和提高水稻产量的双重作用,控制其他条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率每增加1%,化肥施用量降低0.09%(0.45 kg/hm2),而水稻单产提高0.04%(2.91 kg/hm2)。若研究区域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推广应用,将可进一步减少化肥用量34.91 kg/hm2,同时提高水稻产量223.98 kg/hm2,具有较可观的环境和经济效应。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际推广进程缓慢,项目管理实施也不够规范,为此,有必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投入,加强对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同时结合示范户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促进该技术的深入推广和规范实施。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221 rice farm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aihu Lake Bas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armers' adoption of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by using Probit model, and then constructs the input demand and output supply equation.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applying fertilizer to soil test formula were evaluated.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younger the average age, the better the household durable asset condition and the more contact with agricultural extension workers the previous year, the more likely farmers were to choose the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Farmers with less or more years of education are reluctant to choose the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soil formula fertilizer was decreased by 0.09 kg / hm ~ 2, while the rice yield was increased by 2.91 kg 路hm ~ 2 路h ~ (-2) 路h ~ (2) ~ (2) ~ (-1), while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was decreased by 0.09 kg 路hm ~ (-2) 路h ~ (-2) 路kg ~ (-2) 路L ~ (-1) 路kg ~ (-1) 路kg ~ (-2) 路L ~ (-1). If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er is popularized in the study area,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will be further reduced by 34.91 kg / hm ~ (2), and the rice yield will be increased by 223.98 kg / hm ~ (2), which has considerab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effects. However, the actual popularization process of the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is slow, an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investment of the soil tes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training of the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role of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to promote the in-depth promotion of the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33001,7080301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494,NCET-10-047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KYZ201167)
【分类号】:F323.3;S1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俊;土地政策:从小规模均田制走向适度规模经营[J];调研世界;1998年05期
2 张怡;勾鸿量;;太湖流域城市防洪问题思考[J];中国防汛抗旱;2011年01期
3 孔祥智,方松海,庞晓鹏,马九杰;西部地区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4 张成玉;肖海峰;Yannick Kuehl;;江苏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经济效果评价[J];技术经济;2009年04期
5 夏永祥;农业效率与土地经营规模[J];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07期
6 汪三贵,毛建森,朴之水;中国的小额信贷[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4期
7 高启杰;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民行为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0年01期
8 唐秀美;赵庚星;路庆斌;;基于GIS的县域耕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9 黄季q,Scott Rozelle;技术进步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水稻生产力增长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3年06期
10 张成玉;肖海峰;;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收节支效果研究——基于江苏、吉林两省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Farmers' Behaviors 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put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Behavior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276 Rural Households in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1期
2 章慧玉;王存刚;徐国举;秦永田;张守林;;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1期
3 吕烈武;王汀忠;;水稻“3414”平衡施肥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4 杨静;吕莎莎;朱建农;李焕朝;蒋爱萍;何方;;肥料不同配比对天长市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5 唐音凯;韦照纯;符翠芬;唐腾;;潴育沙泥田水稻“3414”肥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5期
6 梅松立;王康康;;歙县玉米“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7 王文智;刘军;朱俊峰;;农户安全蔬菜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黄晓荣;徐健;;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9 周晓舟;梁萍;唐创业;;南方秋玉米氮磷钾肥效试验及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10 吴群;张自立;曹顺;;贵池区沼气肥营养成分及应用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然;汪晖;黄璐;;二轮承包后的中国农村土地行政性调整——典型事实、农民反应与政策含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李政;;城乡统筹、土地政策与农民土地权益——来自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高辉;张洪程;戴其根;朱德进;胡程阳;;不同地力与施肥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俞晓芸;杨帆;;腐植酸与测土配方施肥[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何英秋;马坤;;果树施肥专家系统研究与设计[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仪;夏立江;;农村环境典型污染源特征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刘荣宝;刘永功;陆海峰;;“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9 董合林;王润珍;李鹏程;刘爱忠;;不同施氮水平及氮磷钾肥配施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秀敏;;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四川316个养猪户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瑞峰;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消费与政策效应[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段鹏;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金文;基于水稻叶片生理生态学特征的氮营养诊断[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新旺;中小尺度耕地生产力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梅;农户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10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鸿媛;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苏伟;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昕宇;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陈前江;我国香菇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艳语;直接法硝酸钾母液的优化利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张安涛;泰安市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孙建波;山东省高密市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凤菊;吕金岭;;尿素深施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黄晶晶;林超文;陈一兵;张庆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3 程生龙;;水稻配方施肥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4 张绍冰;;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08期
5 孙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6 程扶玖,,杨道麒,吴庆生;黄腐酸对油菜种子萌发、氮素吸收及抗寒性的生理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7 李文伟;;塑料农膜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向东梅;;促进农户采用环境友好技术的制度安排与选择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陈同斌,曾希柏,胡清秀;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2002年05期
10 刘子江,程遥,赵彩霞,张玉兴,李雨生,陈林华,胡耀楠;西红柿专用肥添加锌、硼元素及腐植酸的肥效试验研究[J];腐植酸;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宏杰;张认连;武淑霞;张怀志;张维理;;太湖流域农田肥料投入与养分平衡状况分析[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年05期
2 杨献中;;太湖流域有机农业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年02期
3 张磊;孟亚利;;基于GIS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水土流失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4 王琛瑞,张金池;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土壤侵蚀预报模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5 张静;王德建;王灿;;用原状土柱研究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养分淋溶量[J];土壤;2008年04期
6 刘卫星;宗良纲;曹丹;蒋培;沈莉萍;李锐;;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水稻土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7 席运官;陈瑞冰;李国平;王海;徐欣;魏琴;李菊英;;太湖流域坡地茶园径流流失规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8 董敦义;张彪;张灿强;杨艳刚;潘春霞;王斌;;太湖流域安吉县林地养分流失评估[J];资源科学;2011年08期
9 王彩绒,吕家珑,胡正义,高义明,杨林章;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养分及pH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10 肖强,张维理,王秋兵,武淑霞;太湖流域麦田土壤氮素流失过程的模拟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仕高;蒲正国;杨兴国;田文华;吴英;;武陵山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临的困难及对策—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鑫斌;施卫明;王校常;;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壤有机质、pH和速效磷钾的分布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霞;肖稳安;曾山泊;;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郑建初;盛婧;陈留根;朱普平;张岳芳;周炜;薛新红;;江苏太湖流域养分组链型循环农业初步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5 曹志洪;;第十一章 土壤质量的退化、控制和修复[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6 张玉刚;;对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土保持规划的思考[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 叶寿仁;切实负起水土保持监管责任[N];中国水利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吴宇;有机肥料破解农业生态难题[N];江苏科技报;2008年
3 陆峰 周静文;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新华日报;2010年
4 林东升;88个县完成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N];农资导报;2006年
5 田有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N];农民日报;2008年
6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长 叶寿仁;平原河网地区 水土保持必须加强[N];中国水利报;2002年
7 记者 秦德胜 实习生 陈超超;水土流失较好控制设施质量符合要求[N];绍兴日报;2010年
8 ;南方旱情殃及农业生产[N];中华合作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彩绒;太湖典型地区蔬菜地氮磷迁移与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徐爱国;原位模拟降雨条件下太湖地区不同农田类型氮磷流失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林忠成;太湖地区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利用的综合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太湖流域农业污染压力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丹;太湖流域畜禽养殖非点源污染控制政策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晶;太湖流域水土流失与地貌分形耦合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顾华杰;太湖流域水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分子生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宋科;太湖水网地区农田土壤氮磷累积对氮磷养分渗漏流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樊育蓓;太湖流域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彩玲;太湖流域不同肥力土壤稻—麦轮作系统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刘飞;用自愿激励政策减施化肥农药[D];浙江大学;2010年
9 邓美华;稻田生态系统优化施氮与氨挥发损失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杨正超;丘陵地区茶园径流氮磷流失控制技术工程及效果[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10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91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