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建设项目管理
本文选题:通航建筑物 + 引航道 ; 参考:《水力发电》1998年01期
【摘要】:临时船闸、升船机及下游引航道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程能否按时完成,是确保1997年大江截流后航运安全畅通的必要条件之一。三峡总公司在建设中实施了项目管理法,着重抓了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从而对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进行了有效控制。施工实践证明了项目管理法的优越性
[Abstract]:Temporary lock, ship lift and downstream approach channel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Whether these projects can be completed on time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afe and smooth navigation after the river closure in 1997.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law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has been emphasized,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has been strengthened, the coordination work of all parties has been done well, and the progress, quality and cost of the project have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has prov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
【作者单位】: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分类号】:TV6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维生;京杭运河(苏北段)复线船闸建成后的管理——兼谈引航道的平面布置[J];水运工程;1983年12期
2 涂启明;试论船闸引航道平面尺度[J];水利学报;1984年07期
3 米长胜;京杭运河(苏北段)复线船闸引航道平面布置型式的商榷[J];水运工程;1985年05期
4 涂启明;船闸总体设计中的通航水流条件[J];水运工程;1985年10期
5 涂启明;船闸总体设计中的泥沙淤积和防治问题[J];水运工程;1986年02期
6 杨琨 ,祥元;镇江港新引航道通航[J];水运工程;1987年02期
7 李战;水力挖塘机组用于整治镇江港[J];工程机械;1987年09期
8 ;镇江港引航道工程简介[J];水道港口;1987年02期
9 杨孟藩;;通航建筑物的发展观[J];水道港口;1987年Z1期
10 谢鉴衡,李义天,吴伟明;葛洲坝工程三江下引航道水沙运动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玲;严忠民;周春天;罗龙洪;;邵仙水利枢纽全域流场的精细模拟[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王贤文;;长江下游小型船舶的活动特点及避让对策[A];武汉航海学会论文集(1994)[C];1994年
3 李波;陈荣力;周佩玲;;广东梅江中、下游梯级电站通航水力学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车清权;刘乃义;陈辉;;三峡水利枢纽临时船闸改建冲沙闸水力学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5 牛兰花;李云中;黄忠新;;三峡临时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现状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工程简介[A];庆祝广西水利厅成立50周年专辑[C];2004年
7 张幸农;吴建树;;枢纽及其上下游河段通航设计水位确定若干问题探讨[A];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国军;沈伯明;;船闸阀门主轨道的改造及其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年会论文交流论文汇编[C];2005年
9 朱益锋;;高港船闸运行信息管理系统试运行一年回顾[A];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年会论文交流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黄明海;黄国兵;李发政;;三峡工程引航道通航水流数值模拟研究[A];第二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工程院院士 梁应辰;内河航运建设规划与展望[N];中国交通报;2000年
2 旭光;三峡工程[N];经济日报;2001年
3 本刊记者 刘彦臣;“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N];市场报;2002年
4 谭益新 于清祥;俄新式水下声呐探测器有“绝活”[N];中国国防报;2003年
5 张占烟;水电七局两项成果通过鉴定[N];四川日报;2003年
6 贾刚 汤修华 孔向平;我国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3.5万公里[N];中国交通报;2004年
7 记者 吴涛;丹江口大坝加高方案获国务院批准[N];中国水利报;2004年
8 王慧峰;航道不畅阻碍经济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徐晓红;700余项专利技术支撑三峡工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10 记者 林光华;世界第二大垂直升船机在水口电站投用[N];中国电力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昱汐;三峡升船机中船进出承船厢的附加质量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孟祥玮;三峡工程电站汛期日调节对上游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张玉韬;江苏省船闸优化调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陈作强;通航建筑物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徐红;乌江峡谷弯曲型河道通航建筑物引航道通航条件概化模型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6 刘玲;银盘水利枢纽通航建筑物引航道平面布置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5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93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