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赴德国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管理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8-08-22 07:19

[Abstract]:......
【作者单位】: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管理考察团
【分类号】:S7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艳云;;森林病虫害的斗士——记“优秀共产党员”杨秀好[J];广西林业;2011年08期

2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促进湖南林业健康发展[J];林业与生态;2011年09期

3 魏永强;温向春;;关于加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思考[J];北京农业;2011年15期

4 张康;王小林;王纲;;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5 宋庆超;张春雨;;大岗林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年03期

6 董红江;;新疆森林病虫害与森林健康研究[J];吉林农业;2011年06期

7 马静;;麦秀林区小蠹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11年03期

8 刘洋;;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森林病虫害防治[J];新农业;2011年08期

9 胡艳霞;;浅谈森林病虫害测报管理工作[J];陕西林业;2011年04期

10 李连锋;;利用有效的营林措施 控制和抵御病虫危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小志;;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郭永玲;马国林;陈占林;张丽萍;;宁夏惠农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3 童清;何剑中;;小蠹虫与伴生菌及其寄主树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长启;宋丽文;徐桂莲;刘修英;;关于小蠹虫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发展方向[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5 陈大风;孔祥波;王鸿斌;张真;;天牛和小蠹虫体壁碳氢化合物的特征分析[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罗茜;王鸿斌;张真;孔祥波;;基于MFCC和BP神经网络的小蠹声音识别[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白建相;王涓;王龙;张丽萍;;2008年河口地区橡胶树寒害后小蠹虫危害普查及防治办法探讨[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材料[C];2009年

8 李继先;王庆;;浅谈濮阳市森林病虫害现状及治理对策[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9 隋学良;许志春;;杏树挥发物的鉴定及部分成分对杏树小蠹的触角电位反应[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张龙娃;姚剑;樊美珍;李增智;孙江华;;松林小蠹寄主选择机制及其调控信息化合物[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教;被确定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N];青海日报;2010年

2 严乃胜;马龙建成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记者 白铖铖;全市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近100万亩[N];赤峰日报;2009年

4 记者 宋晓英;青海小蠹虫危害势头得到有效遏制[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通讯员阿依努尔;福海: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N];伊犁日报(汉);2010年

6 周彩虹;浅议格尔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格尔木日报;2010年

7 卢凌虹 吕先敏;我市口岸首次截获缝锤小蠹[N];台州日报;2011年

8 记者 孟军;张周平委员建议立项消除“三江源”地区森林天敌小蠹虫[N];青海日报;2011年

9 本报通讯员 董婷;横山县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N];榆林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焦玉海 赵坤;山东:高位推动下的森林病虫害防治[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玲;黑龙江省小蠹虫寄生蜂区系及控制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宋丽文;两种小蠹虫寄主选择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福丽;气象因素对黑龙江省三种病虫害的影响及预测预报[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刘娟;云南松受蛀干害虫胁迫后生理生化响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刘勇;信息化合物在小蠹科昆虫检疫中的应用及相关鉴定数据库的初步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淑梅;黑龙江垦区森林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闫峻;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管理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廖周瑜;纵坑切梢小蠹伴生菌—云南半帚孢(Leptographium yunnanense)危害机理与云南松抗性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9 茹煜;农药航空静电喷雾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王健敏;松墨天牛对云南松选择特性及蛀干昆虫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应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茜;小蠹发声结构、声信息特征与自动种类识别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池高亮;红脂大小蠹发生区本地小蠹虫伴生长喙壳类真菌及其致病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松灵;橡胶小蠹虫聚集信息素田间诱集试验初步[D];海南大学;2010年

4 朱晓梅;新疆榆树小蠢虫伴生真菌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覃传恒;基于GIS的广西森林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6 曹咏梅;广东省森林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赵大勇;甘肃省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丽珍;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经济损失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陈培金;基于区域森林空间结构的防御病虫害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梁靓;十种小蠹虫同工酶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6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196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a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