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过程支持系统TPSS的设计和实现
【图文】:
成功是一个软件开发的有效工程和管理模型:在需求阶段通过测试用例的设计来检验项目需求的可测试性和完整性,确保项目验收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在项目初期就减少需求带来的风险;在设计阶段通过针对软件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测试用例的设计,验证系统体系结构之间接口的合理性和设计对需求满足和覆盖的程度,,减少后期产品集成的风险;在构造阶段,根据设计文档设计测试用例保证各个功能的实现忠于设计。同时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对软件测试的评价和改善达到软件组织生产能力和项目成功概率的提高。0’1) 12 #1203*4% !%&0’)(.140 #7&0%-’)(:<*) >?%)(0*1@I*87 2E 43-*.3*+,J*-@-./ &"""9")*26?*L+ M-N*1>,-2. C187)*++ 2E +2E,F>1* 6123*++ -86?*8*.,>,-2. >.I +2E,F>1* P5>?-,7,7 >.I H2F ,2 >66?7 ,H* +2E,F>1* 6123*++ +56621, +7+,*8 -.-86?*8*.,>,-2. 2E +2E,F>1* ,*+,-./ 6123*++ +56621, +7+,*8 >++*,,+2E,F>1* ,*+,-./,B!<<
可能性影响程度不可避免的 经常 偶尔 极少灾难性 高 高 高 高& 中破坏性 高 高 中 低障碍性 中 中 低 低烦人的 中& 低 低 低 低破坏性:不会使别的运行程序失败,但是可能失去数据、破坏数据或系统本身很多功能必须重新启动计算机后才能使用;障碍性:软件本身功能基本实现,但某些用户被迫去执行复杂或一些不必要的步骤;烦人的:同一功能的表达不一致、令人困惑的消息框和弹出窗口、所有用户都碰到不影响使用的错误。接下来将用户碰到缺陷的可能性分为不可避免的、经常、偶尔和极少#个等级,综合缺陷对用户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得到缺陷优先级,参考优先级规则如表,所示。表, 缺陷参考优先级规则由于缺陷数据分布特征未知,最后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相关优先级缺陷的注入和未解决总数趋势*3+分析,进而预测一个有质量信心的发布日期。图#是一个具体测试项目“高”优先级缺陷注入和未解决总数趋势,此时项目管理人员就可综合市场、成本等因素决定是否在内部测试45678"$#$"后给客户交付第一个版本。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96322部队
【分类号】:TP31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健,金茂忠;软件过程度量技术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丹;;浅谈软件过程度量及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23期
2 李健,金茂忠;有效改善软件过程方法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1期
3 赵小松;何桢;桂芳芳;郭红旗;;六西格玛在软件过程度量中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2期
4 张晓鹏;用于软件行业的数据挖掘[J];计算机工程;2003年12期
5 文俊浩;张杨;徐玲;徐传运;;一种基于过程改进的度量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8期
6 蒋依欣;叶柏龙;邓军;;基于目标驱动与活动相结合软件度量模型的改进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11期
7 朱冰;杜祝平;田立;;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软件开发过程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年24期
8 黄立威;黄伟;冯径;;支持软件质量控制的软件配置管理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年07期
9 张家俊;李彤;;软件过程度量过程模型的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岗;基于CMMI的软件过程度量研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朱冰;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软件过程度量研究及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波;比较研究马克思与孔子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认识[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许晶凤;6Sigma指导软件测试过程改进[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谷红星;面向领域的软件构件演化度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俞嘉;软件项目度量法在终端制造型企业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1年
7 李玉玲;基于分布式构件的软件企业集成环境[D];河南大学;2002年
8 戴道明;统计过程控制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张中林;基于工作流技术的CMM软件质量保证平台[D];扬州大学;2002年
10 孙锋;软件过程度量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军,顾毓清,严正桃;测试过程支持系统TPSS的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34期
2 杜凡;钱乐秋;;基于错误的软件过程实时进化[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6年01期
3 宋言伟,任进丽;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概述[J];山东通信技术;2003年02期
4 刘学超;;软件过程RUP[J];职业技术;2006年12期
5 武小鹏,黄涛,冯涛;PCLAgenda:一个基于过程的CASE环境[J];软件学报;1996年12期
6 宿为民,黄嘉启,朱三元;关于软件过程工程概念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9年02期
7 李健,金茂忠;中小型企业软件过程改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年19期
8 杨一平,翟毅南;Asset在软件过程改进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5期
9 赵欣培,李明树,王青,陈振冲,梁金能;一种基于Agent的自适应软件过程模型[J];软件学报;2004年03期
10 张屿,李彤;一个基于构件的软件过程控制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银星;张申生;曹健;;基于UML活动图的软件过程模型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万江平;杨建梅;卓永乐;;初探软件过程改进复杂性[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李嵩山;李彤;李志勇;;软件过程模型的复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4 刘丹;吴超英;;基于量化控制的软件质量管理过程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王睿;李心科;;基于视图校正技术定制VRUXP软件过程的研究[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余军;;浅析软件过程的管理实践[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华;施柏山;张红;;信息系统应用软件质量控制[A];2009第十三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迎欣;刘群;;一种需求工程的过程建模方法和仿真算法[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建华;焦彦平;左建勋;苏俊杰;;基于过程的软件度量体系与实施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11年
10 徐鹏;苏森;陈俊亮;;基于双瀑布软件过程模型实现软件质量工程[A];200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工程过程组(SEPG);CMM与软件过程财富[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张本丰;基于CMM/CMMI的软件过程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3 张自然;中国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有“章”可循[N];中国电子报;2005年
4 夏廷;应对欧盟特保机制要讲策略[N];国际商报;2003年
5 ;东大阿尔派:CMM是国际市场的“准入证”[N];计算机世界;2001年
6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SEPG 谢琳;与CMM有谋而合[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夫达;认可领域又有新拓展[N];中国质量报;2003年
8 郑人杰;走出“CMM认证”误区[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本报记者 钟敏 王彦;CMM三级是道门槛[N];中国电子报;2001年
10 浪潮通用软件有限公司SEPG 董乃文;软件过程模型初探[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红;基于度量的软件过程管理方法与分析技术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华庆一;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分析、建模与设计过程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潘秋菱;基于过程和度量的软件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4 方敏;柔性软件自动化生产线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古幼鹏;嵌入式实时软件的构件化开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李弈远(朱理);基于特征的软件产品线开发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周萌;集成电路IP质量管理与度量:软件工程角度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俊;特征模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占济舟;失信因子对软件可信性的影响及其控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代飞;基于EPMM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验证[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程;软件过程中知识本体构建与应用[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2 展先俊;面向方面的可执行软件过程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段北晨;基于软件仓库的软件过程挖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唐硕;基于动态约束满足的软件过程调度模型[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吕军;软件过程混合仿真的建模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程全良;软件过程缺陷度量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0年
7 吕鹏;四川A公司软件过程敏捷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凯律;基于软件过程的项目风险分析及其工具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徐琛;基于TSPi的可自定义软件过程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蔺娟茹;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9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53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