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2011年起实施,至今已走过4年历程。实践表明,它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项目持续发展问题、过程管理问题等。本文旨在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训练计划”)中的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的持续发展问题,实现项目持续发展和达到项目价值最大化。本文遵循“现状分析一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一影响因素分析一保障机制构建”这一研究思路,采用文献收集法,了解“训练计划”项目当前分布状态;基于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分析“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发现“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根据对第一手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得出“训练计划”项目具备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结论。具体表现在:创新训练项目能够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包括项目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创业训练项目能够让学生了解创业基本知识,体验创业基本过程;能够让学生了解创业相关法律和国家创业政策;能够锻炼学生创业能力等。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测量影响“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的因素,经过分析得出结论:项目成员性别对创新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的认知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女性对于创新训练项目持续发展认同程度显著高于男性。项目级别对于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并且省级优于国家级,国家级优于校级。同时,发现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完善的制度、学校场地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氛围这四个方面是“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希望建立“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机制构建如下: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观念先行,首先要树立“训练计划”持续发展观念,无论是做项目的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需要有正确的理念作为先导;其次,建立“训练计划”持续发展保障机制,包括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估制度;再次,搭建“训练计划”持续发展服务平台,在校内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衔接校外众创空间平台,让二者有机结合,发挥更大作用;最后,营造“训练计划”持续发展创业氛围,积极建设宽容失败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训练计划 持续发展 创新训练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4
- 1.1 选题背景10-13
- 1.1.1 政策背景10-12
- 1.1.2 实践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1.3.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4-15
- 1.3.2 创新训练项目15
- 1.3.3 创业训练项目15
- 1.3.4 持续发展15-16
- 1.3.5 项目持续发展16
- 1.4 研究综述16-20
- 1.4.1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6-18
- 1.4.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18-20
- 1.5 研究理论基础20-22
- 1.5.1 项目及项目管理20-21
- 1.5.2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21-22
-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22-24
- 1.6.1 研究内容22-23
- 1.6.2 研究方法23-24
- 2 “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现状24-31
- 2.1 项目分布状态24-29
- 2.1.1 项目数量24-25
- 2.1.2 项目质量25-26
- 2.1.3 项目参与26-27
- 2.1.4 项目管理27-29
- 2.2 项目持续发展现状分析29-31
- 2.2.1 结题项目29-30
- 2.2.2 未结题项目30-31
- 3 “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39
- 3.1 创新训练项目持续发展分析31-34
- 3.1.1 必要性分析31-32
- 3.1.2 可行性分析32-34
- 3.2 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分析34-39
- 3.2.1 必要性分析34-36
- 3.2.2 可行性分析36-39
- 4 “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39-51
- 4.1 创新训练项目数据分析39-44
- 4.1.1 创新训练项目调查问卷样本描述统计39-40
- 4.1.2 创新训练项目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40
- 4.1.3 成员背景因素检验40-43
- 4.1.4 创新训练项目影响因素分析43-44
- 4.2 创业训练项目数据分析44-51
- 4.2.1 创业训练项目调查问卷样本描述统计44-45
- 4.2.2 创业训练项目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45-46
- 4.2.3 成员背景因素检验46-49
- 4.2.4 创业训练项目影响因素分析49-51
- 5 “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保障措施51-59
- 5.1 树立“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观念51-52
- 5.1.1 项目成员因素51
- 5.1.2 指导教师因素51-52
- 5.2 建立“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保障机制52-56
- 5.2.1 管理制度52-53
- 5.2.2 激励制度53-55
- 5.2.3 评估制度55-56
- 5.3 搭建“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服务平台56-57
- 5.3.1 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56
- 5.3.2 衔接校外众创空间平台56-57
- 5.4 营造“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创业氛围57-59
- 5.4.1 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57
- 5.4.2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途径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A 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的调查问卷64-66
- 附录B 关于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的调查问卷66-68
- 附录C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持续发展的访谈提纲68-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学宝;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发展论坛;2002年01期
2 周学宝;创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高校的培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01期
3 木水 ,朱婕;论创业文化[J];新长征;2003年12期
4 胡大敖;创业文化与高校教育[J];中国高新区;2003年04期
5 贾文华;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3期
6 杨志清;论大学生创业文化素质的培养[J];河南科技;2005年05期
7 张立艳;印度大学创业教育的缘起与发展特色[J];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于航;;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创业文化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吉林省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月方案[J];劳动保障世界;2006年S1期
10 ;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J];劳动保障世界;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永纯;刘雯;;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富民兴市[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2 耿亚彬;李翠;;关于廊坊市产业集群的全民创业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3 王格芳;;以创业文化推进经济文化强省[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4 郁震;高伟;李书朋;刘景;陈颖辉;;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5 杨晔;;立足科学发展观,优化上海创业环境[A];纪念会计改革与开放30年暨上海市会计学会成立30周年专辑[C];2009年
6 陈寒松;朱晓红;;山东企业创业文化的特征、局限及发展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7 胡钰;;浙商与豫商创业文化比较研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8 张学礼;刘玉梅;孙海军;蔡立新;汪国会;张树勋;董海军;;霸州市全民创业现状与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9 赵都敏;王蓉;;创业政策支持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10 陈寒松;;基于生命周期的创业精神研究[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六华 李晓园;靠创业文化引领“全民创业”[N];光明日报;2005年
2 市工商联 杨冠兴;开展全民创业活动[N];鞍山日报 ;2007年
3 孟伟国 (作者系中共望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积极培育创业文化[N];保定日报;2007年
4 陈玲珠;推进全民创业构建和谐江西[N];光华时报;2007年
5 姚亚平;培育创业文化 推进全民创业[N];贵阳日报;2006年
6 石磊;迅速掀起鼓励创业新热潮[N];河北日报;2007年
7 杨振超;在市政协“推进全民创业”资政会上的讲话[N];淮南日报;2007年
8 吴学文 马志春;为全民创业营造和谐社会氛围[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弘扬和谐精神 培育创业文化[N];江西日报;2007年
10 龚效初;从“打工”经济到创业经济[N];江西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泽意;制度变迁视角下大学创业趋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李己平;消退与振兴[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观兵;产业集群内创业环境过程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to;长春市创业培训项目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2 顾建国;大学生创业机制建构:高校与政府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李侠;温州地区大学生创业状况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曾亮;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余帆;大学生村官创业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15年
6 吴海涵;高校创业文化培育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7 李健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5年
8 史晶;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价值观培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杨历;如何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胡欣婷;政府以创业促进就业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持续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27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