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合作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5 12:18
近几年,国家和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型体育培训机构,它们或是通过与中小学校的合作、或是通过与体校的合作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笔者通过自身经历发现了一种营利性的体育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合作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方式。本文选择唐山市“明日之星”体育与舞蹈培训中心与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学作为案例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个案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企校合作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是由营利性的体育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方式。在这一理论概括中,“企业”是指具有商业性质的营利性体育培训机构;“学校”是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办中小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体育潜质,通过选拔进入社会力量举办的培训机构,参加体育训练、竞赛的青少年儿童。第二,“企校合作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合作关系主要表现为:体育培训机构获得合作学校的认可和授权后开始在校内组建兴趣社团,并选派教练进入学校社团招生。教练在社团中选拔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入体育培训机构组织专门训练。经过专业训练后的学生运动员通过比赛获得等级...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社团训练场景
社团训练场景
明日之星训练场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健,熊焰,陈立. 四川体育科学. 2019(01)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博弈分析[J]. 杨蒙蒙,吴贻刚. 体育文化导刊. 2019(01)
[3]人才学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邹宾,顾婷婷.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9)
[4]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关系研究[J]. 杨蒙蒙,吴贻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10)
[5]中国冬季青奥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谭睿,刘冬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6]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使命与创新路径研究[J]. 杨国庆,彭国强. 体育科学. 2018(09)
[7]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 张锋.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8]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审视与发展路径[J]. 张波,汪作朋,葛春林,崔涛.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7)
[9]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李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10]边缘革命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层实践研究[J]. 陈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 周战伟.上海体育学院 2016
[2]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 刘兰英.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刘亚云.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 郑婕.北京体育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美青少年篮球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研究[D]. 郭爱萍.首都体育学院 2018
[2]田径远跳项目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 左雪楠.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 朱霄.北京体育大学 2017
[4]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不同培养模式的研究[D]. 韩锡方.北京体育大学 2017
[5]忧虑与出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D]. 赵杨.首都体育学院 2017
[6]统一前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演变研究[D]. 昝晓燕.上海体育学院 2016
[7]北京市体育传统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陈欣.首都体育学院 2016
[8]“体教结合”培养青少年网球人才的研究[D]. 孙明玥.北京体育大学 2016
[9]基于知识图谱视角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D]. 赵翠青.北京体育大学 2016
[10]四川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 张涛.成都体育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034833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社团训练场景
社团训练场景
明日之星训练场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张健,熊焰,陈立. 四川体育科学. 2019(01)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博弈分析[J]. 杨蒙蒙,吴贻刚. 体育文化导刊. 2019(01)
[3]人才学视域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邹宾,顾婷婷.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09)
[4]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动关系研究[J]. 杨蒙蒙,吴贻刚.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10)
[5]中国冬季青奥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研究[J]. 谭睿,刘冬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6]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战略使命与创新路径研究[J]. 杨国庆,彭国强. 体育科学. 2018(09)
[7]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 张锋.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8]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审视与发展路径[J]. 张波,汪作朋,葛春林,崔涛. 体育文化导刊. 2018(07)
[9]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李静.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10]边缘革命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层实践研究[J]. 陈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 周战伟.上海体育学院 2016
[2]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 刘兰英.华东师范大学 2012
[3]社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刘亚云.湖南师范大学 2011
[4]“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 郑婕.北京体育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中美青少年篮球培养模式的差异性研究[D]. 郭爱萍.首都体育学院 2018
[2]田径远跳项目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 左雪楠.北京体育大学 2017
[3]我国青少年竞技帆船帆板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 朱霄.北京体育大学 2017
[4]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不同培养模式的研究[D]. 韩锡方.北京体育大学 2017
[5]忧虑与出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D]. 赵杨.首都体育学院 2017
[6]统一前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演变研究[D]. 昝晓燕.上海体育学院 2016
[7]北京市体育传统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陈欣.首都体育学院 2016
[8]“体教结合”培养青少年网球人才的研究[D]. 孙明玥.北京体育大学 2016
[9]基于知识图谱视角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D]. 赵翠青.北京体育大学 2016
[10]四川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D]. 张涛.成都体育学院 2015
本文编号:3034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034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