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X”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3:57
  现今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对学校教育新课改理念的全面落实,学校教育理念、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是当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尤其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优秀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形成较好的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者的运动成绩、引发学习者对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喜爱和促进学习者身心健康成长。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的飞速发展阶段。以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校情出发,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特以分项+分层教学方法促进初中体育课堂“3+X”教学模式的生成,以核心素养理念为研究方向,对体育课堂模式近况研究入手进行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实践分析。打破成都高新顺江学校传统的,固化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优化的,符合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现阶段需要的“3+X”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而达到体育课堂的最优化。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从国家、省市以及成都高新顺江学校的基本情况作为研究背景,现阶段在国内外部分的研究及总结,对研究的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了分析。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以成都...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X”初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成都高新顺江

谱系,校本课程,学校,成都


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4图2成都高新顺江学校风雅课程构建图“风雅”我校理解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风雅课程结构思想之一是由“体系课程”转变为“谱系课程”,其核心要义是由静态课程转向动态课程。让课程适应社会变化而变化,适应学生发展而变化。风雅课程谱系包括三个层面:核心课程,必修课程,其改革方向是校本化实施;拓展课程,选修课程,其改革方向是生本化建设;定制课程,自修课程,其改革方向是个别化服务。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回归体育教育的初衷为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由衷的喜爱体育运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为基础,养成学生阳光、开朗的心态为核心,不再以追求体育运动成绩或考核成绩为仅有目标,不再追求以学校升学率为根本目的,而是树立全新的体育课程目标:让每一个在校学生理解并逐渐掌握至少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技能,养成一个终身体育运动锻炼的习惯;培养一种优秀的体育品德和阳光、开朗、持续向上的体育品质。因此,学校专门开设了足球、武术、花样跳绳、象棋、围棋、乒乓球、田径、篮球、啦啦操、健美操、轮滑等20多门体育选修课程和健康课程,已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5]。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打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亟待对学校的体育课进行改革。[5]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析(现代教育)[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06:35-36图1成都高新顺江学校顺雅校本课程构建图

框架图,素养,核心,学生


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创新思维和关键能力”。[15]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多方面、全方位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3个方面、6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包含和相互相通,在不同的学校教育、学科教育和环境教育中,发挥整体作用。[16]为实践的应用,特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学校教育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制定出具体针对学生各年龄阶段身体素质敏感特点,再次提出各年龄、各学段学生的具体核心素养表现要求。(如:图3所示)认真研究框架图后: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乐学善学、国家认同等核心素养。1.3.2.3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框架的研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框架体系研究的不断加深,各个学科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定义及体系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研究学者的重点研究内容与方向。[17]学科与核心素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学科核心素养并不能完全衡量或解释某学科的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学科的一些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达成,可以实现某一些核心素养,但它实际上[15]卢丹旭,周成成,秦宇阳.体育教学模式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12:9-12[16]卢丹旭,周成成,秦宇阳.体育教学模式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12:9-12[17]陈培友.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模式与实证[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8:62-63图3: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层级关系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J]. 张细谦,张仕宜.  体育学刊. 2018(02)
[2]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建构[J]. 于素梅.  体育学刊. 2017(04)
[3]体育成“第四大主科”呼唤考试改良[J]. 何勇海.  教育. 2016(46)
[4]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 张晨玉.  运动. 2015(21)
[5]体育教学模式的分类与选用策略探究[J]. 许敏.  考试周刊. 2014(65)
[6]图式理论及其教学意义[J]. 王兄,庞国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本文编号:3285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285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0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