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地域性建筑中概念设计的运用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21:24
在当代建筑创作繁荣的背景下,众多建筑师试图通过营建当代地域性建筑作品,以此来唤醒深植在人们内心的民族文化根髓,展现当代建筑应有的价值。然而,对于建筑地域性的片面理解以及在建筑实践中的简单表达导致对地域性的主观解读和文脉的肤浅表达的盛行,真正有深度的地域性建筑作品依然稀缺,急需新的理论与设计方法的支撑。因此,笔者以提高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水平为目的,尝试以概念设计运用方法研究作为切入点来探讨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可能途径。本文通过对大量既往文献的研究与梳理,提出建筑设计领域概念设计的定义和分类,为概念设计相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并建立了包含条件性、目的性、操作性三种主要类型以及具体实现手段在内的概念设计分析框架。运用上述分析框架,选择国内新锐建筑师、国际当代建筑师以及竞赛获奖作品三类案例共计42个地域性建筑作品,运用实地调研、表格分析、图示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作品里所运用的概念设计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与总结。同时,对于案例中设计概念的具体实现手段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中提取出在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中与地域特征关系密切的保护协调类、利用协调类、地域创造类等三类共计10对关键词,总结了适用...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方向的国内论文发表数量逐年统计
第二章概念设计的理论研究112.1.2.1基于TRIZ的分类方法TRIZ理论体系是由前苏联创新理论家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并建立的发明创新问题的解决理论。本文涉及的概念设计的分类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隋卓君(2013)[37]对TRIZ在建筑学中的外延的分析,将TRIZ中40个基本创新原理进行重新解读划分为4大类,分别为关系型原理、补偿性原理、变换型原理和置换型原理。图2.1与本文相关的TRIZ原理的建筑化外延原理Fig2.1ThearchitecturalepitaxyprincipleofTRIZprinciplerelatedtothispaper(图片来源:基于隋卓君的TRIZ理论建筑学外延原理研究后作者自绘)上图是对TRIZ提出的40个创新原理基于物与场的关系进行的分类,建筑的概念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创新过程,笔者对此具体分析进行了再创造和简化(如图2.1),与本文有关的原理由灰色标出。对于物与场的理解,重点强调的设计的手法来解决关系型、补偿性、变换型、置换型这四大类原理。对本文中概念设计分类方法中的操作性分类有着理论指导意义。2.1.2.2基于设计的全过程的分类方法从建筑设计中条件分析、确立目标、开展设计的过程出发,可将概念设计分为条件性、目的性、操作性三种主要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其工作关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2注的重点,在某个具体建筑的设计中所采用的概念设计类型可能会偏重其中一个类型,也可能会跨越多种类型。1)条件性概念设计(条件制约)条件性概念设计指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主要针对一个或多个设计客观约束条件进行应对与展开,并对建筑的发展产生制约与激发作用。条件性概念主要涉及区位特征、场地形态,自然气候、自然存在物、人工存在物、城市肌理、文化文脉、设计任务、经济效益以及时代背景等内容(见图2.2,表2.4)。图2.2条件性的分类图Fig2.2Theconditionalclassificationdiagram(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①区位特征:区位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地区位置,本文中区位特征指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特征。②场地形态:场地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适应某种需要的空地,形态被解释为形状、姿态,本文中的场地形态指项目建设所在场地内的具体地势地形和场地的形状形态。③自然气候:气候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30年以上)的天气变化特点,对自然的解释则是天然而非人工的,本文中的自然气候是指基地所处地区的且对建筑设计有影响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④自然存在物:存在物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的物体,结合自然的解释,本文中的自然存在物是指场地内存在的天然而非人工留下的物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与艺术手法下的工业遗产重生——以犬岛精錬所美术馆为例[J]. 段炼,王海月. 建筑技艺. 2018(12)
[2]场所的激流与现代主义的北极星——解读西扎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J]. 范路. 装饰. 2018(08)
[3]建筑的真实性——卒姆托的建筑氛围[J]. 邱思婷. 建材与装饰. 2018(15)
[4]建筑创意之体——概念设计模式[J]. 孙曦. 中外建筑. 2017(09)
[5]建筑构思的类型模式[J]. 朱卫国. 中外建筑. 2017(02)
[6]胜景几何——建筑设计地域文化之表达——以绩溪博物馆为例[J]. 张浩然. 建筑与文化. 2017(01)
[7]涩谷之景 作为城市延伸的校园[J]. 佐野勇太,Laura Mártires,Eric Nakajima. 城市环境设计. 2016(01)
[8]地域性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探索与思考——以贵阳镇山村更新改造概念设计为例[J]. 蒋怡辰,金玮思,裘鸿菲. 华中建筑. 2015(10)
[9]建筑构思的特性分析[J]. 朱卫国. 中外建筑. 2015(10)
[10]基于场所精神的生态建筑构思逻辑探究[J]. 陈晓卫,马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概念设计研究[D]. 庄纾.南京艺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建筑创作思想研究[D]. 吴家辉.河北工程大学 2019
[2]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地域性设计初探[D]. 方磊.东南大学 2018
[3]彼得·卒姆托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征探析[D]. 周聪.深圳大学 2017
[4]余杭龟山书院的新乡土建筑概念设计[D]. 刘晓婷.浙江理工大学 2017
[5]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作品的空间组织逻辑研究[D]. 张霓珂.北京建筑大学 2017
[6]在地建造—当代建筑师的乡村建筑实践研究[D]. 曾伊凡.浙江大学 2016
[7]刘家琨建筑实践中的建构文化表达[D]. 张锐敏.重庆大学 2016
[8]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建筑创作本土化研究[D]. 李莹.沈阳建筑大学 2016
[9]基于TRIZ理论的建筑创新设计模式分析[D]. 隋卓君.合肥工业大学 2014
[10]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作品的基地策略研究[D]. 李龙.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4253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概念设计在建筑设计方向的国内论文发表数量逐年统计
第二章概念设计的理论研究112.1.2.1基于TRIZ的分类方法TRIZ理论体系是由前苏联创新理论家阿奇·舒勒于1946年提出并建立的发明创新问题的解决理论。本文涉及的概念设计的分类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隋卓君(2013)[37]对TRIZ在建筑学中的外延的分析,将TRIZ中40个基本创新原理进行重新解读划分为4大类,分别为关系型原理、补偿性原理、变换型原理和置换型原理。图2.1与本文相关的TRIZ原理的建筑化外延原理Fig2.1ThearchitecturalepitaxyprincipleofTRIZprinciplerelatedtothispaper(图片来源:基于隋卓君的TRIZ理论建筑学外延原理研究后作者自绘)上图是对TRIZ提出的40个创新原理基于物与场的关系进行的分类,建筑的概念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创新过程,笔者对此具体分析进行了再创造和简化(如图2.1),与本文有关的原理由灰色标出。对于物与场的理解,重点强调的设计的手法来解决关系型、补偿性、变换型、置换型这四大类原理。对本文中概念设计分类方法中的操作性分类有着理论指导意义。2.1.2.2基于设计的全过程的分类方法从建筑设计中条件分析、确立目标、开展设计的过程出发,可将概念设计分为条件性、目的性、操作性三种主要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其工作关
合肥工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2注的重点,在某个具体建筑的设计中所采用的概念设计类型可能会偏重其中一个类型,也可能会跨越多种类型。1)条件性概念设计(条件制约)条件性概念设计指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主要针对一个或多个设计客观约束条件进行应对与展开,并对建筑的发展产生制约与激发作用。条件性概念主要涉及区位特征、场地形态,自然气候、自然存在物、人工存在物、城市肌理、文化文脉、设计任务、经济效益以及时代背景等内容(见图2.2,表2.4)。图2.2条件性的分类图Fig2.2Theconditionalclassificationdiagram(图片来源:作者自绘)①区位特征:区位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地区位置,本文中区位特征指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特征。②场地形态:场地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适应某种需要的空地,形态被解释为形状、姿态,本文中的场地形态指项目建设所在场地内的具体地势地形和场地的形状形态。③自然气候:气候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段内(30年以上)的天气变化特点,对自然的解释则是天然而非人工的,本文中的自然气候是指基地所处地区的且对建筑设计有影响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④自然存在物:存在物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的物体,结合自然的解释,本文中的自然存在物是指场地内存在的天然而非人工留下的物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筑与艺术手法下的工业遗产重生——以犬岛精錬所美术馆为例[J]. 段炼,王海月. 建筑技艺. 2018(12)
[2]场所的激流与现代主义的北极星——解读西扎的加利西亚当代艺术中心[J]. 范路. 装饰. 2018(08)
[3]建筑的真实性——卒姆托的建筑氛围[J]. 邱思婷. 建材与装饰. 2018(15)
[4]建筑创意之体——概念设计模式[J]. 孙曦. 中外建筑. 2017(09)
[5]建筑构思的类型模式[J]. 朱卫国. 中外建筑. 2017(02)
[6]胜景几何——建筑设计地域文化之表达——以绩溪博物馆为例[J]. 张浩然. 建筑与文化. 2017(01)
[7]涩谷之景 作为城市延伸的校园[J]. 佐野勇太,Laura Mártires,Eric Nakajima. 城市环境设计. 2016(01)
[8]地域性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探索与思考——以贵阳镇山村更新改造概念设计为例[J]. 蒋怡辰,金玮思,裘鸿菲. 华中建筑. 2015(10)
[9]建筑构思的特性分析[J]. 朱卫国. 中外建筑. 2015(10)
[10]基于场所精神的生态建筑构思逻辑探究[J]. 陈晓卫,马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概念设计研究[D]. 庄纾.南京艺术学院 2017
硕士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建筑创作思想研究[D]. 吴家辉.河北工程大学 2019
[2]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地域性设计初探[D]. 方磊.东南大学 2018
[3]彼得·卒姆托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征探析[D]. 周聪.深圳大学 2017
[4]余杭龟山书院的新乡土建筑概念设计[D]. 刘晓婷.浙江理工大学 2017
[5]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作品的空间组织逻辑研究[D]. 张霓珂.北京建筑大学 2017
[6]在地建造—当代建筑师的乡村建筑实践研究[D]. 曾伊凡.浙江大学 2016
[7]刘家琨建筑实践中的建构文化表达[D]. 张锐敏.重庆大学 2016
[8]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建筑创作本土化研究[D]. 李莹.沈阳建筑大学 2016
[9]基于TRIZ理论的建筑创新设计模式分析[D]. 隋卓君.合肥工业大学 2014
[10]阿尔瓦罗·西扎建筑作品的基地策略研究[D]. 李龙.华中科技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4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35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