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2:53
二十世纪初,起源于康复领域的功能性训练开始在竞技体育领域崭露头角,功能性力量训练因为其在竞技体育领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越来越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在20世纪末,这项新兴的训练方法进入我国后,足球、羽毛球等项目在功能性训练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现在关于普通大学女生的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将研究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女子非专业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人,共进行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最后比较两组在实验前、中、后的FMS测试成绩、力量素质成绩、速度素质成绩、灵敏素质成绩和耐力素质成绩,以此验证功能性力量训练的效果。得出以下结论:1.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普通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的效果要好于传统力量训练。但是对于躯干稳定性俯卧撑、过顶深蹲这种需要上、下肢力量的项目,传统力量训练更有效。2.传统力量训练在反映上肢和下肢力量的羽毛球掷远、助跑摸高测试项目中成绩好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是未呈现显著性差异。3.功能性力量训练在“V”型移动测试的成绩...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FMS得分增长率
研究结果与分析33通过图4.2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4周训练后实验组的成绩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但是当实验结束进行后测试,对照组成绩的增长率超过了实验组。图4.2羽毛球掷远测试指标增长趋势在8周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掷远项目成绩均有提高,因为力量的提高很大程度是因为运动部位的肌肉力量以及身体各部位肌肉间协调配合的能力,功能性训练的不稳定特点可以为身体各部位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供有力支持,而传统力量训练的负重抗阻训练可以提高单一肌肉的力量。所以两种训练方式都可以提高排球运动员上肢爆发力。4.2.2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4.2.2.1实验中测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表4.10实验中测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分析组别实验前测(秒)实验中测(秒)增幅(秒)增长率实验组109.5±34.05154.90±12.4045.40±29.2241.5%对照组101.80±40.70118.80±37.9017±10.6616.7%P0.65>0.050.02<0.050.01<0.05如表4.10所示,将实验前测与实验中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的平均值为109.5秒,标准差为34.05秒,对照组平均值为101.8秒,标准差为40.70秒,P=0.65>0.0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中测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平均值为154.9秒,标准差为12.4秒,对照组为118.8秒,标准差为37.9秒,P=0.02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增幅为45.4
研究结果与分析34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41.5%,对照组成绩增幅为15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14.5.8%,P=0.01<0.05,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训练4周后,功能性力量训练在核心力量的训练效果要远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4.2.2.2实验后测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表4.11实验后测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分析组别实验前测(秒)实验后测(秒)增幅(秒)增长率实验组109.5±34.05174.90±12.4065.40±29.2259.7%对照组101.80±40.70145.96±41.2144.17±29.6443.4%P0.65>0.050.048<0.050.12>0.05如表4.11所示,将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的平均值为109.5秒,标准差为34.05秒,对照组平均值为103.8秒,标准差为44.27秒,P大于0.0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中测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平均值为154.9秒,标准差为12.4秒,增幅为45.4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41.5%,对照组为118.8秒,标准差为37.9秒,增幅为15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14.5.8%,P大于0.05,呈现非显著性差异。图4.3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增长趋势通过图4.3可以看出,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上,不论是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效果,功能性力量训练要远超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平板支撑需要被测人员很强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实验组队员在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时更多的是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平衡的练习,这种练习会极大地提高核心力量,这种提高体现在成绩上就是实验组的数据远超对照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与传统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比较研究——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J]. 刘瑞东,刘建秀,李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2]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肌肉募集特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 刘瑞东,陈小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5)
[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杀球速度的影响分析[J]. 李明川.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0)
[4]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J]. 尹洪满,孙平,张明,梁志军,袁芳,古松,陈华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11)
[5]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 薛海涛,党飞.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07)
[6]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 张唤. 湖北体育科技. 2015(06)
[7]青少年身体功能整体性发展与功能性力量训练[J]. 廖婷,李丹阳,闫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8]核心训练对少年女排运动素质影响的研究[J]. 胡莹,隋远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0)
[9]核心稳定性、功能动作与青少年身体素质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 廖婷,郑伟涛,李丹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10]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实证研究[J]. 郭树涛,张晓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旭.北京体育大学 2019
[2]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中男子篮球运动员弹跳素质的影响[D]. 贾海元.山西师范大学 2018
[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类高校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影响的研究[D]. 鞠里.武汉体育学院 2018
[4]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标准舞优秀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啸.北京体育大学 2018
[5]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排球专项学生快速变向移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徐建冲.北京体育大学 2018
[6]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李洁明.南京体育学院 2017
[7]儿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实验研究[D]. 郭选选.北京体育大学 2017
[8]身体功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D]. 孙奇.北京体育大学 2016
[9]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体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 孙磊.吉林大学 2016
[10]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杨.北京体育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2333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FMS得分增长率
研究结果与分析33通过图4.2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4周训练后实验组的成绩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但是当实验结束进行后测试,对照组成绩的增长率超过了实验组。图4.2羽毛球掷远测试指标增长趋势在8周训练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羽毛球掷远项目成绩均有提高,因为力量的提高很大程度是因为运动部位的肌肉力量以及身体各部位肌肉间协调配合的能力,功能性训练的不稳定特点可以为身体各部位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供有力支持,而传统力量训练的负重抗阻训练可以提高单一肌肉的力量。所以两种训练方式都可以提高排球运动员上肢爆发力。4.2.2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4.2.2.1实验中测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表4.10实验中测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分析组别实验前测(秒)实验中测(秒)增幅(秒)增长率实验组109.5±34.05154.90±12.4045.40±29.2241.5%对照组101.80±40.70118.80±37.9017±10.6616.7%P0.65>0.050.02<0.050.01<0.05如表4.10所示,将实验前测与实验中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的平均值为109.5秒,标准差为34.05秒,对照组平均值为101.8秒,标准差为40.70秒,P=0.65>0.0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中测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平均值为154.9秒,标准差为12.4秒,对照组为118.8秒,标准差为37.9秒,P=0.02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绩增幅为45.4
研究结果与分析34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41.5%,对照组成绩增幅为15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14.5.8%,P=0.01<0.05,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训练4周后,功能性力量训练在核心力量的训练效果要远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4.2.2.2实验后测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对比分析表4.11实验后测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分析组别实验前测(秒)实验后测(秒)增幅(秒)增长率实验组109.5±34.05174.90±12.4065.40±29.2259.7%对照组101.80±40.70145.96±41.2144.17±29.6443.4%P0.65>0.050.048<0.050.12>0.05如表4.11所示,将实验前测与实验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进行T检验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的平均值为109.5秒,标准差为34.05秒,对照组平均值为103.8秒,标准差为44.27秒,P大于0.05,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实验中测实验组屈肘平板支撑指标平均值为154.9秒,标准差为12.4秒,增幅为45.4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41.5%,对照组为118.8秒,标准差为37.9秒,增幅为15秒,相对于实验前增长了14.5.8%,P大于0.05,呈现非显著性差异。图4.3屈肘平板支撑测试指标增长趋势通过图4.3可以看出,在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上,不论是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效果,功能性力量训练要远超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平板支撑需要被测人员很强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实验组队员在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时更多的是在不稳定状态下保持平衡的练习,这种练习会极大地提高核心力量,这种提高体现在成绩上就是实验组的数据远超对照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功能性与传统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比较研究——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J]. 刘瑞东,刘建秀,李庆.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2]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肌肉募集特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J]. 刘瑞东,陈小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6(05)
[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杀球速度的影响分析[J]. 李明川.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0)
[4]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J]. 尹洪满,孙平,张明,梁志军,袁芳,古松,陈华伟.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11)
[5]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 薛海涛,党飞.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07)
[6]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 张唤. 湖北体育科技. 2015(06)
[7]青少年身体功能整体性发展与功能性力量训练[J]. 廖婷,李丹阳,闫琪.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2)
[8]核心训练对少年女排运动素质影响的研究[J]. 胡莹,隋远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20)
[9]核心稳定性、功能动作与青少年身体素质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 廖婷,郑伟涛,李丹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5)
[10]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实证研究[J]. 郭树涛,张晓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硕士论文
[1]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旭.北京体育大学 2019
[2]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高中男子篮球运动员弹跳素质的影响[D]. 贾海元.山西师范大学 2018
[3]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体育类高校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影响的研究[D]. 鞠里.武汉体育学院 2018
[4]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标准舞优秀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啸.北京体育大学 2018
[5]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排球专项学生快速变向移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徐建冲.北京体育大学 2018
[6]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 李洁明.南京体育学院 2017
[7]儿童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功能性训练的实验研究[D]. 郭选选.北京体育大学 2017
[8]身体功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影响的相关研究[D]. 孙奇.北京体育大学 2016
[9]功能性力量训练对青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体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 孙磊.吉林大学 2016
[10]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速度和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杨.北京体育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5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452333.html